為深入了解干旱半干旱地區土壤特性與植物生長的關聯,提升隊員們的實踐能力與專業認知,8 月 18 日,實踐隊從西安正式啟程,前往鄂爾多斯市開展為期數日的實踐調研活動。
當日,實踐隊成員們懷著對此次實踐的期待與熱忱,收拾好行囊,在西安集合出發。經過數小時的行程,隊伍于下午兩點順利抵達鄂爾多斯市。考慮到隊員們長途跋涉后的疲憊,抵達目的地后,實踐隊安排了下午的時間讓大家稍作休整,為后續的實踐工作養精蓄銳,同時也讓隊員們初步適應鄂爾多斯的氣候與環境。
8 月 19 日一早,實踐隊的成員們便精神飽滿地開啟了當天的實踐任務。在研究生學長的帶領下,大家前往當地的實驗基地進行參觀學習。研究生學長首先向隊員們詳細介紹了實驗基地的整體布局、主要研究方向以及在干旱半干旱地區生態研究領域所取得的成果,讓隊員們對實驗基地有了全面且深入的初步認識。
隨后,實踐隊成員們聚焦土壤濕度測量工作,在研究生學長的指導下,開展了土壤濕度測量的數據導出操作。學長耐心地為大家講解了數據導出的流程、注意事項以及所使用設備的工作原理,隊員們認真聆聽、仔細記錄,遇到疑問及時向學長請教,在實踐操作中逐漸掌握了數據導出的關鍵步驟。同時,學長還系統地向隊員們介紹了測量土壤濕度的多種方法,包括傳統測量方法與現代儀器測量方法的對比,分析了不同方法的優缺點及適用場景,讓隊員們對土壤濕度測量技術有了更為系統的了解。
在實驗基地的實地考察過程中,研究生學長還帶領隊員們認識了沙蒿、沙柳等適應鄂爾多斯干旱半干旱環境的典型植物。學長詳細講解了這些植物的生長特性、生態功能以及它們在當地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沙蒿具有良好的防風固沙能力,沙柳則能在貧瘠的沙質土壤中頑強生長等。此外,隊員們還重點觀察對比了土壤濕度對這些植物凝結水的影響,通過實地觀察不同土壤濕度區域植物凝結水的產生量、形態等差異,直觀地感受到了土壤濕度與植物生長之間的密切聯系,進一步加深了對植物適應環境機制的理解。
實踐活動中,最讓隊員們印象深刻的是親自動手實踐挖掘土壤標準實驗坑的環節。在研究生學長的示范與指導下,隊員們分組協作,嚴格按照土壤標準實驗坑的挖掘規范與要求,有條不紊地進行挖掘工作。從確定坑位、測量尺寸,到使用工具進行挖掘、分層清理土壤,每個步驟隊員們都認真對待。在挖掘過程中,學長不斷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同時向大家講解不同土層的土壤結構、質地特點以及如何準確記錄土壤剖面信息。通過親自動手挖掘,隊員們不僅掌握了土壤標準實驗坑的挖掘方法,更在實踐中深刻體會到了土壤研究工作的嚴謹性與科學性,進一步激發了大家對生態環境研究的興趣與熱情。
此次實踐隊在鄂爾多斯的實踐活動,為隊員們提供了一個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良好平臺。通過參觀學習、動手實踐,隊員們不僅拓寬了專業視野,提升了實踐能力,更對干旱半干旱地區的土壤與植物生態有了更為深入的認識。相信在接下來的實踐活動中,實踐隊的成員們將繼續秉持嚴謹認真的態度,積極探索,收獲更多寶貴的知識與經驗,為生態環境研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