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與科學遇——廈門大學“化螢筑綠”實踐隊深入巡司頂社區委員會開展科普活動
為踐行”長見識、察民情、重實踐”的三步走方案,隊員們制定了相關主題的科普活動,活動中孩子們互動性與參與度極高,起到了很好的宣傳與教育作用。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水污染是什么樣子的嗎?”講解員吳曉宇的提問剛落,就像一顆小石子投入水中,瞬間激起了孩子們的好奇心。為了讓抽象的污染過程變得鮮活可感,她巧妙利用手電筒、紫外燈與維生素B粉末,上演了一場奇妙的“流星雨”——閃爍的光點如同悄然潛入水體的污染物,在光與色彩的魔術般變換中,孩子們直觀地看懂了水污染的發生過程。
實驗環節里,小朋友們化身小小科學家,在實踐隊員的耐心指導下,手持PH試紙和水硬度試紙,認真檢測起普通自來水、檸檬水、芙蓉湖水以及新厝村采樣水的“健康狀況”。當看到試紙顏色隨水樣發生變化時,孩子們眼中閃爍著發現的光芒,不僅親手掌握了檢測方法,更對PH值與水硬度的科學意義有了清晰認知。
趣味互動還在升級!“魔術字”環節中,孩子們用檸檬汁在紙板上盡情創作秘密圖案,再經紫外燈一照,那些隱形的畫作突然顯形,歡呼聲此起彼伏,科學的神奇讓課堂氣氛愈發火熱。
一段5分鐘的污水處理科普動畫,用生動畫面揭開了污水變清水的奧秘。視頻結束后,講解員的提問剛出口,孩子們便爭相舉手搶答,對凈水實驗的期待幾乎要溢出教室。終于到了動手時刻,“凈水能力大比拼”拉開序幕!隊員們用塑料瓶自制的簡易凈水器早已備好,孩子們分組添加明礬、活性炭,或是嘗試兩者搭配,在倒計時聲中觀察雜質沉淀、水質變清的過程。最終,“速度之星”“潔凈之星”“協作之星”的獎狀,讓勝利的喜悅與科學的成就感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
從污水的成因探秘到凈水的奇妙實踐,這場“水與爭鋒”的科學之旅,讓孩子們在動手體驗中解鎖了水質檢測的技能,在趣味互動里讀懂了污水處理的原理。當清澈的水從自制凈水器中緩緩流出時,不僅映照出孩子們認真的臉龐,更播下了珍惜水資源、守護水環境的種子。未來,期待這些小小的環保衛士能將所學付諸行動,共同守護我們賴以生存的藍色星球。
社會實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