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汗水潤桑榆——暑假助丁奶奶打理菜園實踐報告
實踐人: 丁彥超
實踐對象: 社區獨居老人丁奶奶(78歲)
實踐時間: 2025年7月10日至8月20日(暑假期間,多次前往,累計約12小時)
實踐地點: 丁奶奶家里的小菜園
實踐主題: 利用暑假,持續性幫助高齡老人進行夏季菜園管理
緣起:暑假里的牽掛
漫長的暑假開始了,社區里許多老人依然過著平靜的生活。我時常想起丁奶奶和她那片充滿生機的小菜園。春天幫她翻土播種的情景還歷歷在目,如今盛夏已至,菜園里應是瓜果漸熟,但也意味著更繁重的澆水、除草、防蟲工作。想到丁奶奶年事已高,酷暑下勞作尤為辛苦,我便決定利用假期,持續去幫她照料這片承載著她生活樂趣的田園。當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丁奶奶時,她布滿皺紋的臉上立刻笑開了花,連聲說:“好啊好啊,暑假有空就來,奶奶教你認菜!”
實踐過程:烈日下的守護
暑假的菜園實踐,少了春耕的播種希望,多了份夏日的辛勤守護。
抗旱澆水,汗流浹背(多次,主要任務): 七八月驕陽似火,土地干得很快。澆水成了頭等大事。我通常選擇清晨或傍晚稍涼爽時去,用水桶或丁奶奶的小水管,仔細澆灌每一壟蔬菜。看著水流滲入干渴的泥土,蔬菜葉子重新舒展,雖然自己早已汗流浹背,衣衫濕透,但心里卻無比踏實。丁奶奶總在一旁樹蔭下坐著,心疼地念叨:“慢點澆,別累著,歇歇喝口水!” 她遞過來的那碗涼白開,格外清甜。
除草捉蟲,細心呵護(多次): 夏季雨水和高溫也催生了雜草和害蟲。我蹲在田壟間,小心翼翼地拔除雜草,避免傷到菜苗。丁奶奶會指點我識別不同的雜草和常見的菜蟲(比如蚜蟲、菜青蟲),教我如何更有效地清理。有時需要用手捉蟲,一開始有點怕,但在奶奶的鼓勵下也慢慢習慣了。這份細心的工作,讓我體會到“鋤禾日當午”的不易,也感受到守護生命成長的喜悅。
分享收獲,樂在其中(穿插進行): 最開心的時刻莫過于幫丁奶奶采摘成熟的果實。翠綠的黃瓜、紅彤彤的番茄、飽滿的豆角……看著自己春天參與種下的種子結出累累碩果,成就感油然而生。丁奶奶總是把最新鮮的蔬菜塞給我:“嘗嘗,自己種的,沒打藥,甜著呢!” 分享收獲的喜悅,讓勞動的疲憊一掃而空。
日常陪伴,傾聽心聲(貫穿始終): 勞作之余,我常陪丁奶奶在菜園邊或屋里坐坐。聽她講過去的故事,聊菜園的變化,說說家長里短。夏日的蟬鳴聲中,這份簡單的陪伴,讓獨居的丁奶奶臉上多了許多笑容。我感受到,對她而言,勞動上的幫助固然重要,但這份愿意花時間聽她說話的關懷,或許更暖人心。
收獲與感悟
這個暑假的實踐,汗水浸透了衣衫,也浸潤了心靈:
深切體會“粒粒皆辛苦”:持續的夏管工作,尤其是酷暑下的澆水和除草,讓我對農業勞動的艱辛和糧食的珍貴有了比春耕更深刻、更持久的認識。每一份收成都凝聚著無數汗水。
感悟“持續性關懷”的力量:不同于一次性的幫助,暑假里多次、持續的照料,讓我與丁奶奶建立了更深厚的信任和情感連接。我明白了,對老人的關愛,貴在細水長流,貴在堅持。
勞動創造快樂與連接:在共同照料菜園的過程中,分享收獲的喜悅,傾聽彼此的故事,勞動不僅創造了物質果實,更成為連接兩代人情感的橋梁。丁奶奶的樂觀和對生活的熱愛也深深感染了我。
個人價值的實現:看到丁奶奶因為我的幫助而減輕了負擔,因為我的陪伴而更加開心,我深刻體會到了“被需要”的幸福和個人微小行動所能帶來的真實改變。
總結
這個暑假,丁奶奶的小菜園成了我社會實踐的生動課堂。在烈日下揮灑汗水,在陪伴中收獲溫情,我不僅學到了夏耕夏管的知識,更深刻理解了勞動的崇高、陪伴的珍貴以及尊老愛老的內涵。這份獨特的暑期實踐經歷,將成為我成長路上一筆寶貴的財富。未來,我仍會繼續關注丁奶奶和社區里需要幫助的老人,用行動傳遞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