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6日,紅色基因尋找小組赴合肥渡江戰役紀念館開展實踐活動,通過沉浸式參觀體驗,深入探尋紅色基因的歷史淵源與時代價值,在革命圣地接受思想洗禮,筑牢信仰之基。
清晨,隊員們懷著崇敬的心情步入紀念館園區。迎面而來的"勝利之師"雕塑群巍然屹立,99米高的主雕塑象征著"八一"軍魂的永恒。隊員們駐足凝視,通過對當時時代背景的了解,隊員們逐漸體會了解雕塑的創作內涵。一名隊員感慨道:"這些雕塑不僅再現了歷史場景,更凝聚著敢打必勝的革命精神,這正是我們要尋找的紅色基因的具象體現。"

(圖為隊員拍攝的“勝利之師”雕塑。崔日天供圖)
在紀念館核心展區,隊員們沿著"戰略決策-戰役準備-突破江防-勝利會師"的展陳主線,系統探尋紅色基因的歷史脈絡。巨幅電子沙盤前,戰役態勢動態演示將那段烽火歲月生動再現。隊員們認真觀察長江防線的突破過程,不時交流討論。一名隊員表示:"通過這種現代化的展示方式,我們直觀感受到了紅色基因中蘊含的智慧和勇氣。"
文物陳列區讓隊員們得以近距離觸摸歷史。一件件珍貴的革命文物靜靜訴說著過往:破損的望遠鏡見證著指揮員的英明決策,褪色的軍裝承載著戰士們的熱血忠誠,銹蝕的水壺記錄著行軍路上的艱辛。隊員們在這些實物展品前久久駐足,通過標簽上的注釋也了解到每件文物背后的故事。一名隊員動情地說:"這些實物是紅色基因最真實的載體,讓我們感受到了革命先輩的初心和使命。"
在"人民支前"展區,隊員們深刻體會到紅色基因的群眾基礎。通過多媒體場景復原,當年人民群眾推著小車、劃著船只支援前線的感人場面栩栩如生。數據顯示,渡江戰役中共有320萬民工參與支前,籌集糧食數億斤。一名隊員深有感觸:"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份魚水情深的軍民關系,正是紅色基因中最寶貴的組成部分。"
六大展廳區的互動屏幕成為隊員們深入探究的學習平臺。多名隊員認真查閱歷史文獻檔案,記錄重要歷史事件和人物事跡。通過自主探究,隊員們梳理出紅色基因在渡江戰役中的具體體現: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作風、勇于犧牲的英雄氣概、嚴守紀律的革命操守。
在英烈緬懷區內,隊員們肅穆瞻仰。在大理石紀念墻上鐫刻著一位位在渡江戰役中犧牲的烈士的姓名。許多隊員在紀念墻前注視,同時對這些先烈們進行致敬。一名隊員表示:"每一位烈士都是一面旗幟,他們用生命詮釋了紅色基因的真諦,我們要把這種精神傳承下去。"

(圖為隊員拍攝的紀念墻圖片。崔日天供圖)
在對紀念館進行完整的參觀之后,隊員們開展了"紅色基因的時代價值"主題討論。大家結合參觀所見所聞,探討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的傳承路徑。討論中,隊員們提出要通過新媒體技術讓紅色故事"活"起來,通過社會實踐讓紅色基因"傳"下去,通過創新創業讓紅色精神"用"起來。
留言區內,隊員們用電子筆鄭重寫下感悟。"紅色基因永流傳""青春奮進新時代""強國有我請放心"......一句句真摯的話語,既是對歷史的回應,也是對未來的承諾。
此次參觀活動持續一整天,隊員們通過多種形式深入探尋紅色基因的內涵和價值。大家表示,要將紅色基因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讓紅色基因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煥發新的時代光芒。
(通訊員彭火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