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熊映雪)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作為南京醫科大學的一名學子,我們不僅肩負著精進醫術、探索生命奧秘的專業責任,更懷揣著將醫學知識播撒向社會、服務人民健康的赤子之心。此次,作為校“控糖脫敏護成長之路,接苗防疫守青春之盾”實踐團的一員,我有幸前往江蘇淮安的電廠河小區,開展了一場以“預防兒童哮喘”為主題的健康宣講活動,并同步進行了針對老年群體的飲食健康問卷調查。這次實踐,于我而言,是一次將課堂理論轉化為實踐行動的深刻體驗,是一次與社區民眾面對面、心貼心的交流,更是一次對“健康中國”戰略基層實踐的微觀探索。它讓我深刻體會到,醫學的溫度不僅體現在手術刀和實驗室里,更體現在走向社區、普及知識、關愛特殊人群的每一個細節中。
(圖為電廠河小區黨辦門口照 熊映雪 供圖)
電廠河小區是一個典型的城市居民社區,其中既有活潑好動的孩童,也有許多安享晚年的長者。我們的活動旨在針對這兩個關鍵群體,傳遞精準的健康管理理念。
一、“預防兒童哮喘”宣講:筑起呼吸的防線
活動于小區活動中心舉行。我們提前布置了溫馨的場地,懸掛了醒目的橫幅,準備了圖文并茂的PPT和生動的科普動畫。前來參加的居民以老人帶著孫輩為主。宣講開始時,我作為主講人之一,內心既緊張又激動。
我盡量摒棄晦澀的醫學術語,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生活中的實例,向爺爺奶奶和孩子們講解了什么是哮喘、哮喘的常見誘因(如塵螨、花粉、冷空氣、劇烈運動、寵物毛發等)、發作時的典型癥狀以及最重要的——預防措施。我強調了保持家居環境清潔、勤換洗晾曬被褥、避免接觸煙草煙霧、鼓勵適度的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等關鍵點。孩子們睜著大眼睛,好奇地聽著關于“呼吸道小衛士”的故事;老人們則頻頻點頭,不時提出一些實際問題,如“我家孫子一到換季就咳嗽,是不是這個毛病?”“家里用什么消毒液比較好?”等,我們都一一給予了耐心細致的解答。現場互動積極,氣氛熱烈。
二、愛心禮品發放:傳遞關懷與鼓勵
為了加深印象,提高參與度,我們在宣講結束后,向認真聽講的老人和孩子們發放了預先準備的小禮品。禮品雖輕,但意義非凡:印有哮喘防治小貼士的卡通宣傳冊、實用的消毒濕巾、可愛的卡通口罩等。看到孩子們拿到禮品時開心的笑臉,以及老人們表示“這個冊子好,我拿回去給兒子媳婦也看看”的認可,我們倍感欣慰。這些小禮物不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我們醫學生傳遞關愛、鼓勵健康行為的橋梁。
三、老年健康問卷調查:傾聽歲月的“食”光
活動的另一重要環節是關注小區老年人的健康。我們設計了關于“老人飲食體重情況”的簡易調查問卷,旨在初步了解他們的飲食習慣、營養結構及體重管理意識。這項工作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溝通技巧。許多老人視力不佳或文化水平有限,我們需要逐字逐句地讀給他們聽,并用拉家常的方式解釋問題背后的健康意義,比如“平時吃咸菜多嗎?”“隔夜的菜還經常吃嗎?”“有沒有定期稱體重的習慣?”等。在這個過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老人們的質樸與信任。他們絮叨著家常菜譜,訴說著自己的“老習慣”,也表達了對健康長壽的渴望。我們一共成功指導并完成了21份有效問卷。每一份問卷的填寫,都是一次深入的交流,不僅收集了數據,更觸摸到了老年人真實的生活狀態和健康需求。我們適時地給予一些簡單的飲食建議,如低鹽低脂、均衡營養、食物多樣化等,老人們都表示歡迎。
(圖為指導老人填寫調查問卷 熊映雪 供圖)
于細微處見真章
短短數小時的社區實踐,其意義卻遠超出了活動本身。我對本次實踐的價值進行了深刻的總結與反思。
走出象牙塔,深入基層,我才真正體會到民眾對健康知識的渴求以及對專業醫療指導的信賴。看到社區居民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因我們的到來而收獲知識和關懷,我作為一名準醫務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榮譽感油然而生。這堅定了我未來無論走向何種崗位,都要牢記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初心。
醫學不僅是科學,更是人學。如何將復雜的醫學知識轉化為大眾能理解的語言,如何耐心傾聽不同年齡、不同背景人群的訴求,如何在與老人的交流中體現尊重與關懷,這些都是書本無法授予的寶貴能力。此次實踐極大地鍛煉了我的溝通技巧和共情能力,這是未來職業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人文素養。
在淮安電廠河小區的這個午后,陽光溫暖,人心更暖。我們播撒了健康的種子,收獲了感動與成長。這次實踐經歷深刻啟示我,醫學的道路漫長而崇高,其價值不僅在于攻克疑難雜癥,更在于普惠民生,守護每一個生命階段的健康與尊嚴。作為南醫大學子,我將帶著這份寶貴的實踐收獲,繼續砥礪前行,努力成為一名既有精湛醫術又有溫暖情懷的健康守護者,為“青春之盾”注入更堅實的力量,為“成長之路”保駕護航,為增進人民健康福祉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