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南京審計大學計算機學院“薪火永相傳”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在灌云博物館開展“賡續紅色血脈,青春對話歷史”社會實踐項目,旨在了解當地紅色文化,傳播紅色文化,破解紅色場館"展陳冷、傳播窄"問題,讓文物史料"活起來",構建"高校-場館-公眾"紅色教育共同體。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要求"用好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2023年文旅部《關于推進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創新紅色文化傳播方式,培養青年宣講隊伍",中宣部《關于促進革命老區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創新紅色文化傳播形式。
政府在政策方面明確表示要做好了解紅色文化,宣傳紅色文化的工作,該團隊在了解了相關文獻說明后,在灌云博物館身體力行,通過歷史紅色文化見證了當地人民在抗戰中的英勇奉獻,從灌云人民革命史展中體會到了灌云人民在面對外敵入侵時的不懈抗爭。從紅色文化“旁觀者”成功變為了“參與者”,鍛造了青年的政治素養和紅色意識。
局勢動蕩時,每個人都難以獨善其身,作為灌云這片土地孕育的人民,他們拿起了手中的武器進行了反抗,正是他們的不屈斗爭,才有了這些值得銘記的寶貴歷史。
不同的視角,看不同的事物。該團隊從各個角度出發,每個人獨自游覽體悟,遵循內心的感受,將自我融入這些紅色文化之中,仿佛親臨現場。歷史是豐富的,也是殘酷的,該團隊在參觀完后深刻體會到了灌云博物館紅色文化的深厚底蘊,也明白了幾十年前該地人民的不同凡響。
該實踐項目聯合當地博物館,整合歷史文獻和當地人民的口述,展示了當地不一樣的紅色文化,為地方紅色文化傳播拓寬了思路,同時在過程中,該團隊也向路人游客講解了一些獨特的紅色知識,發揮了青年人的引導作用。
此實踐項目是傳承紅色文化的生動實踐,也是激活地方獨特紅色文化,賦能青年發展的創新探索。未來,該項目將持續深耕,讓紅色文化“活”在當下,助力更多人讀懂紅色文化密碼,推動優秀紅色文化傳承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