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9日,位于蘭州市城關區南濱河東路讀者大道的讀者博物館迎來眾多參觀者。實踐隊員參觀了這座以《讀者》品牌為核心的專題博物館,通過2000余件珍貴書刊、460幅藝術插圖及歷史影像,帶領觀眾穿越70年時光,重溫中國人的閱讀記憶。
現代建筑中的文化密碼
清晨,陽光灑在讀者博物館淺灰色的玻璃幕墻上,“讀者博物館 DUZHE MUSEUM”的銀色標識熠熠生輝。館前綠植與花卉環繞,參觀者或駐足拍照,或輕聲交流。
玻璃柜里的時代印記
在核心展區,泛黃的《毛主席語錄》《偉大的歷史性勝利》等書刊靜靜陳列。這些跨越半個世紀的出版物,按年代分層展示,其中1981年《讀者文摘》創刊號前圍滿觀眾。“這些封面就像社會變遷的切片,”退休教師李女士指著一排教科書感慨,“從政治讀物到人文期刊,玻璃柜裝的是幾代人的精神成長史。”
新華書店牌匾見證文化傳承
一面灰磚墻上,1948年毛澤東題寫的“新華書店”木質牌匾成為焦點。說明文字詳述了題寫背景,相鄰展柜還陳列著《讀者》與新華書店合作發行的珍貴版本。“這塊牌匾和《讀者》一樣,都是中國人文化生活中的‘老字號’。”
數字技術活化歷史
博物館特別設置互動專區,游客可通過掃碼聆聽創刊編輯的采訪錄音,或在電子屏上翻閱經典欄目合集。據悉,館方正籌備“《讀者》封面AI再創作”展覽,讓青年一代以新技術對話經典。
“我們不僅是展示歷史,更希望激發當代人對閱讀的熱愛。”博物館館長表示。截至今日閉館,參觀人數已突破1200人次。這座記錄了中國期刊傳奇的博物館,正以厚重的積淀與鮮活的姿態,繼續書寫新的文化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