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百色紅色基地,傳承起義精神!
“觸摸著粵東會館的磚墻,仿佛能聽見當年紅七軍戰士們的吶喊,革命先輩的堅定信念,讓我對‘初心’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近日,參與 “重走廣西百色紅色基地” 社會實踐活動的青年隊員小李,在實踐日志中寫下這樣的感悟。為期 3 天的實踐中,XX 團隊通過實地探訪、深度訪談、互動學習,在百色這片紅色土地上,完成了一場跨越時空的 “精神對話”。
此次實踐活動,是團隊響應國家 “用好用活紅色資源,培育時代新人” 號召的具體行動。百色作為中國西南地區重要的紅色地標,1929 年鄧小平、張云逸等同志領導的百色起義,在此創建了西南首個蘇維埃政權,留下了 “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依靠群眾” 的寶貴精神財富。為讓青年跳出 “課本學歷史” 的局限,團隊精心設計實踐路線,串聯起百色起義紀念館、粵東會館、紅七軍軍部舊址三大核心紅色陣地。
在百色起義紀念館,隊員們跟隨講解員的腳步,從 “百色風雷” 展區的文物文獻,到 “VR 重現起義戰場” 的沉浸式體驗,系統梳理了百色起義的歷史脈絡 —— 泛黃的作戰地圖上,紅七軍的行軍路線清晰可見;銹跡斑斑的步槍旁,附著戰士們用過的干糧袋,這些實物與技術結合的展陳方式,讓歷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之前在課本上讀‘百色起義’,只知道是重要革命事件,今天看到鄧小平同志起草文件時用過的鋼筆,才真正感受到革命先輩在艱苦環境中的擔當。” 隊員小張說。
粵東會館內,實踐活動更添 “煙火氣”。在起義指揮室舊址,隊員們通過角色扮演,重現了當年軍事會議的場景;在戰士宿舍,大家跟著基地工作人員學習整理老式被褥、系綁腿,體驗革命年代的簡樸生活。午后的老黨員座談會上,78 歲的老黨員黃爺爺分享了父親參與紅七軍后勤工作的故事:“當年沒有糧食,父親和鄉親們就把自家的玉米磨成粉,連夜送到前線,戰士們說‘有群眾在,就有勝利的希望’。” 鮮活的口述歷史,讓隊員們眼眶泛紅,也讓 “依靠群眾” 的起義精神有了更生動的注解。
活動尾聲,團隊不僅匯總形成《百色紅色精神青年傳承建議手冊》,還制作了 12 條紅色主題短視頻、8 份手抄報。“我們計劃把這些成果帶回校園,通過宣講會、短視頻展播等形式,讓更多同學了解百色起義的故事。” 團隊負責人表示,此次實踐不是終點,而是青年傳承紅色基因的新起點。
據悉,下一步團隊將持續跟蹤百色紅色基地的優化建設,推動 “青年參與式” 內容策劃、新媒體傳播等實踐成果落地,讓百色起義精神在新時代青年中煥發新活力,為培育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時代新人注入紅色動力。
社會實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