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工大學子赴上海龍華烈士陵園感悟先輩精神
知行合一:安工大學子赴上海龍華烈士陵園感悟先輩精神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承紅色基因,厚植家國情懷,安徽工業大學建筑工程學院“知行”實踐隊赴上海龍華烈士陵園開展為期7天的紅色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實地瞻仰、沉浸式學習,讓安工大學子在歷史與現實的對話中筑牢理想信念根基。上海龍華烈士陵園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這里安葬著顧正紅、羅亦農、趙世炎等1700余名革命烈士,見證了中國共產黨人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作出的卓越犧牲與偉大貢獻。(圖為上海龍華烈士陵園大門口的石碑)在陵園講解員的帶領下,隊員們參觀了龍華烈士紀念館。館內通過“為民族獨立而戰”“為人民解放獻身”“為國家富強奮斗”三大展區,以實物、圖片、文字、多媒體互動等形式,生動還原了從大革命時期到新時代的烈士事跡。在趙世炎烈士的手稿前,隊員們駐足良久,泛黃的紙頁上“革命的火花永遠不會熄滅”的字跡蒼勁有力,仿佛能讓人觸摸到先烈當年為理想奔走的赤誠之心;在“獄中斗爭”場景復原展區,昏暗的燈光、簡陋的牢房與先烈們傳遞情報的秘密通道形成強烈對比,講解員講述的“龍華二十四烈士”在獄中堅貞不屈、慷慨就義的故事,讓不少隊員濕潤了眼眶。
“原來課本里的歷史人物,真的用生命踐行了信仰。”隊員顏宇鵬在參觀后深有感觸,“看到烈士們犧牲時平均年齡不到30歲,我更加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作為新時代大學生,我們不能只做歷史的旁觀者,更要做紅色基因的傳承者,用專業知識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 在陵園的烈士墓區,隊員們沿著青石小徑緩緩前行,每遇到一座烈士墓碑,都駐足凝視,輕聲閱讀碑文。有的隊員還自發為烈士獻上親手制作的白花,在墓碑前寫下感悟卡片。“您用生命換來的和平,我們會用心守護;您未完成的理想,我們會接續奮斗。”這是隊長張策寫給無名烈士的卡片內容,簡單的話語里滿是青年一代的責任與擔當。 返程途中,隊員們仍在熱烈討論著參觀感悟。大家紛紛表示,此次龍華之行不僅是一次歷史知識的學習,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禮。今后將以革命先烈為榜樣,把愛國熱情轉化為學習動力,努力成長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征程上貢獻青春力量。(通訊員:張策)
社會實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