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浙西南,是被綠意浸透的詩行,每片葉都在風里搖著韻腳。
7月的風牽著浙江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弄潮青春行”實踐服務
團的腳步,踏上龍泉查田鎮——這方“五金名鎮,哥窯故里”的土
地,青瓷的幽光在時光里流轉,五金的鏗鏘撞碎晨霧,而更動人的,
是那些在歲月里綻放的“她”,如苔花般,于尋常處開得熱烈。
循著“婦女是半邊天”的囑托,實踐團的身影漫過政府的窗、校園
的樹、工坊的光、社區的巷,像一群尋詩的人,在基層的肌理里,
讀那些關于堅韌與溫柔的句子。
政企座談搭橋梁,精準調研奠基礎

鎮政府的會議室,一場座談是實踐的序章。浙江財經大學財政稅務
學院的張濤老師,帶著實踐團的調研主題,與鎮政府工作人員圍坐
在一起,展開了細致入微的交流。把走訪的路線、對接的細節,都
細細磨成精準的詞。這種嚴謹認真的態度,為后續調研活動的順利
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座談會的一大亮點,是特別邀請到了查田鎮婦聯主任參與。作為基
層婦女工作的“領頭雁”,婦聯主任對當地婦女兒童權益保障工作有
著最直觀、最深刻的體會。實踐團成員們圍繞“婦女就業支持”“兒
童成長關愛”“家庭矛盾調解”等核心議題,拋出了一個個經過前期
思考的問題。也坦言那些難——偏遠村落的觀念像老樹盤根,特殊家
庭的幫扶資源如微光難聚。這些坦誠的字句,讓實踐團看清了“她力
量”生長的土壤,有沃土,也有石子。
校園走訪憶初心,桃李情深續新篇
查田小學的校門,被陽光吻得溫熱。操場是鋪開的綠箋,教室的窗欞
漏下碎金,墻上的畫是孩子們蘸著童真寫下的詩。李秀英校長站在其
中,像一株守護幼苗的樹。
她領著眾人看多媒體教室的光、圖書館里沉睡的故事、實驗室里待醒
的好奇。“浙財的孩子們每年來,像給校園撒了把種子。”她望著窗外,
眼里盛著期待,“這里的娃,盼著看更遠的天呢。”這話落在實踐團心
上,便生了根——要做那架梯子,讓孩子們夠到星光。
共富工坊顯擔當,巾幗聚力促增收
再回鎮政府,周偉珍書記的身影立在門口,像一株經風的稻,穗沉而
桿直。土生土長的查田人,十幾年在基層行走,腳印里都是泥土的香。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氣口。”她說起引進的來料加工項目,像給村莊
安了臺織布機,織出村民家門口的生計,織回了返鄉人的腳步。更難忘
她談婦女與殘疾人:“拉一把,日子就活了。”技能培訓班的燈光下,有
人學針線繡出春天,有人學電商敲開新路。辦公室的榮譽牌匾,是她用
腳步寫就的詩行,每一筆都蘸著為民的熱。
此行如一場尋光之旅。婦聯主任的堅守是燈,李校長的情懷是燭,周書記
的實干是火——這些“她”,如青瓷般溫潤卻堅韌,經歲月打磨更顯光華;
似五金般剛毅亦暖心,在生活里鍛出力量。
這趟旅程讓實踐團懂得,青春的答卷不該只寫在紙上,更該蘸著基層的墨,
寫在大地的紙,寫在百姓的心間。而那些“她力量”的故事,是撒在心頭
的種子,帶著堅韌的基因、溫柔的力量,終將在未來的日子里,長出屬于
他們的擔當與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