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上旬,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能源與動力學院“宿州紅韻尋訪,青春使命傳承”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奔赴安徽省軍區宿州離職干部休養所與宿州市彭雪楓烈士紀念園,開展“傳承紅色基因,踐行初心使命”社會實踐項目,旨在挖掘宿州本土紅色故事,傳播紅色文化,讓革命記憶為大眾所熟知,構建“高校—軍休所—社區”紅色教育共同體。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要求“用好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2023年文旅部《關于推進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創新紅色文化傳播方式,培養青年宣講隊伍”,中宣部《關于促進革命老區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創新紅色文化傳播形式。
在政策指引下,團隊在前期聯系軍休所及社區,獲得充分支持后,于8月4日至9日深入宿州。成員先與離休干部面對面訪談,聆聽他們講述軍民共同挖通新汴河、建設新宿州的艱苦奮斗。隨后,團隊赴彭雪楓烈士紀念園,系統了解彭雪楓將軍“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壯闊一生。最后兩天,同學們把采集到的紅色故事整理集合,為居民和孩子們講述紅色故事,讓塵封檔案化作可感可觸的精神火炬。
當年宿州大地烽火連綿,正是無數普通百姓和革命戰士挺身而出,才換來今天的山河無恙。作為新時代青年,唯有把紅色故事轉化為奮進動力,方能告慰先輩。
不同的視角,看不同的事物。該團隊從各個角度出發,每個人獨自游覽體悟,遵循內心的感受,將自我融入這些紅色文化之中,仿佛親臨現場。歷史是豐富的,也是殘酷的,團隊在實踐結束后深刻體會到了宿州紅色文化的深厚底蘊,也明白了幾十年前該地人民的不同凡響。
此次實踐聯合軍休所、社區與地方媒體,整合口述史、檔案與影像,打造“宿州紅色故事庫”,為地方紅色文化傳播拓寬路徑。未來,團隊將持續深耕,讓紅色故事“活”在當下,助力更多人讀懂紅色密碼,推動優秀紅色基因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