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助力社區安全建設與環保理念傳播,滁州學院人工智能學院師生走進滁州市梅鋪社區,于不同時段開展系列活動,以青春行動守護居民安全、傳遞綠色新知。
7月2日,團隊在滁州市梅鋪社區開啟“安全童行·謹防溺水”活動。成員們化身“安全引路人”,面向社區孩童,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溺水危害、如何辨別危險水域,以及遇到溺水情況時的正確自救與求助方法。
為讓知識留存更久,團隊準備了印有防溺水標志,應急求助電話的定制扇子。發放時,通過趣味問答互動,如“小伙伴想私自下河游泳,要怎么勸阻呀”,引導孩子們回憶知識、主動作答。拿到扇子的小朋友們興奮不已,有的當場就和同伴分享扇面上的要點,讓防溺水安全意識在趣味互動中扎根。
結束首日活動后,團隊走進社區小賣鋪及周邊開展“科技+環保”實踐。在小賣鋪門口遇到爺孫倆,征得同意后,為孩子開啟“垃圾分類AI課堂”。先講解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等分類知識,再借助豆包AI互動,拋出“紙張屬于哪類垃圾”等問題,讓孩子先判斷,再通過語音通話讓豆包驗證,新奇形式讓分類知識輕松“入腦”。
活動延伸至小賣部內和賣甜瓜攤位,面對長輩群體,成員們一邊普及垃圾分類,一邊演示大模型實用功能,教大家用豆包查“到明湖公園最佳路線”,展現AI對生活的助力。從孩童到長輩,讓綠色理念與智能生活融入社區日常。
7月5日,團隊再度聚焦防溺水,提前集合于梅鋪社區委員會,細致布置場地、規劃孩子簽到簽退流程。待孩子們到齊,開啟沉浸式防溺水課程,以問答互動營造輕松氛圍,引導深入掌握知識。課程尾聲,發放紙張,鼓勵小朋友把對防溺水的理解畫出來。一幅幅童趣畫作,成為安全意識深化的生動體現。
此次三下鄉實踐,團隊以多元形式開展安全守護與科普,為社區筑牢安全屏障、傳遞科技環保知識。未來,將持續探索實踐模式,用青春活力賦能社區發展,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