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點半的鬧鐘打破靜謐,窗外的臨沂還浸在淺灰色的霧里。作為山東大學學生小樹林支教調研團沂路星光隊的一員,我既期待又忐忑——我們要和志愿者伙伴們一起,給臨沂蘭山區義堂服務團的孤困孩子撐起一段不一樣的夏天。

開營儀式在禮堂舉行,“奔赴一場愛的成長之旅——2025快樂成長夏令營”的橫幅紅得鮮亮。站在隊伍里,我看著蘭山區關工委手牽手志愿服務團的前輩們忙前忙后,心里不由增添了一絲緊張。一陣細碎的腳步聲后,孩子們便排著歪歪扭扭的隊伍進來了,有的背著洗得發白的帆布包,有的攥著卷成筒的畫紙,他們稚嫩面龐透著好奇。原來這就是支教的意義與分量,我們托舉的,是一個個童年,一個個夢想,一個個純粹的心靈啊。這是雙向奔赴,我們予知識,他們贈純粹。
會上,人大代表徐軍——同時也是蘭山區關工委手牽手志愿服務團團長,身著襯衫在講臺上講話。他有些哽咽地講了許多孩子的成長故事,既勵志又動人,臺下不少支教同學的眼眶也是紅了又紅。他的哽咽,他的期許,讓我們深知這份支教責任的重量,也更堅定了我們要為孩子們打造與眾不同的夏令營的決心。
上午的石膏涂繪課,成了歡樂的海洋。孩子們圍坐在藍色課桌旁,小手握著顏料筆,認真在石膏上勾勒色彩。穿黃T恤的男孩執意要給奧特曼涂綠色鎧甲,理由是"怪獸怕小草的顏色";扎羊角辮的女孩把兔子模樣的石膏涂成粉白漸變,說這樣像"樓下種的芍藥花"。顏料蹭在他們鼻尖上,像沾了顆會笑的星星。午后的閱讀時光格外寧靜。孩子們捧著書,跟著我們輕聲誦讀,志愿者們穿梭在課桌間,解答疑惑、分享感悟。經典的滋養,就這樣悄然融入日常。

從開營的莊重,到石膏課的活潑,再到閱讀時的沉靜,清晨的霧變成了正午的蟬鳴,孩子們的拘謹也變成了追著我們問"明天講什么"的雀躍。支教的畫卷已在臨沂蘭山這片土地徐徐展開,我們帶著山大的溫度而來,陪孩子們走過這一程,也在他們的笑聲里收獲屬于自己的成長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