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以生動故事引入、趣味游戲互動、動手手工實踐為核心環節,社區公益課堂為幼兒們推開了探索數學奧秘的大門。在這場充滿歡聲笑語的活動中,孩子們不僅在玩樂中掌握了基礎數學概念,志愿者們也在知識傳遞的過程中收獲了心靈的充實與成長,真切詮釋了“予人幫助暖人心,自我收獲亦芬芳”的志愿精神內涵。

(圖為小朋友思考問題)
聚焦教學難點 創新模式拓思路 數學作為重要基礎學科,其抽象特性常讓幼兒產生距離感。在傳統教學場景中,許多孩子覺得數字運算、圖形認知單調無趣,難以培養持續的學習熱情。為解決這一問題,志愿者團隊通過前期走訪調研,確定以"趣味化互動"為核心思路,研發適合幼兒認知規律的數學教學模式。"我們想讓孩子們明白,數學不是課本上的枯燥符號,而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有趣現象。"志愿者團隊組織者介紹,籌備階段便明確了"在體驗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的教學宗旨。
精細籌備保質量 匠心設計顯用心 為確保活動效果,志愿者團隊進行了周密籌備。針對幼兒認知特點,他們設計了圖文結合的教學素材,把抽象的數學原理轉化為生動的圖畫和通俗的講解;為調動參與積極性,專門準備了卡通文具、益智小玩具等獎勵品,用于表彰積極互動的孩子;考慮到幼兒注意力持續時間,反復調整活動環節時長,保證每個內容既有教育意義又不失趣味性。經過多周精心準備,一套涵蓋故事講解、游戲體驗、手工創作、情景扮演的教學體系最終落地。
故事引路啟思維 情景扮演增樂趣 活動當天,東安社區活動中心洋溢著歡快氛圍。志愿者們以童趣故事開場,通過《小兔分蘿卜》的情景故事引入數量概念,當問到"兔媽媽拔了8個蘿卜,分給3只小兔,每只小兔能分到幾個"時,孩子們立刻踴躍舉手回答,現場氣氛迅速升溫。隨后開展的《小兔分蘿卜》情景扮演活動將氛圍推向高潮,孩子們分別扮演兔媽媽、小兔和記錄員,在"分蘿卜"的過程中練習數量分配,在"記數量"的環節中理解數字應用,在輕松互動中完成了基礎數量概念的學習。
手工創作探規律 實踐操作助認知 手工創作環節成為孩子們的最愛。志愿者們分發彩色卡紙、安全剪刀和膠棒,指導孩子們剪出長方形、圓形、五角星等不同形狀。"你看我做的太陽是圓形的,光芒是三角形的!"一名小朋友驕傲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在積木拼搭區域,孩子們用各種形狀的積木搭建"數字樂園",在動手拼擺中直觀感知圖形特征,理解幾何概念和空間關系。志愿者們在旁細致指導,將"大小""多少""對稱"等數學知識巧妙融入創作過程。
益智游戲學知識 快樂互動促參與 益智游戲區域同樣人氣高漲。數字拼圖前,孩子們專注地拼接數字卡片;圖形配對游戲中,他們通過觀察形狀完成正確配對;數字接龍活動里,簡單的數字序列變化讓孩子們充滿好奇。每當孩子完成游戲挑戰,志愿者們都會及時給予掌聲鼓勵和小獎品獎勵,這些正向激勵有效提升了孩子們的參與積極性,不少性格內向的孩子也逐漸主動加入到互動中。
志愿感悟共提升 方案優化謀長遠 活動結束后,志愿者團隊召開了總結交流會,大家紛紛分享參與感悟。"看到孩子們專注的眼神和開心的笑容,所有的付出都變得值得。"一位志愿者深有感觸地說。團隊成員共同認識到,幼兒數學教育不僅需要扎實的專業知識,更需要充滿愛心的引導、足夠的耐心和創新的教學思路。他們表示,將結合本次活動反饋進一步完善教學內容,增加生活場景類數學體驗項目,科學規劃各環節時間分配,提升活動的針對性和實際效果。
公益教學播種子 志愿精神傳溫暖 此次東安社區趣味數學志愿服務活動,用真誠愛心搭建起知識傳遞的紐帶,用創新方式點燃了幼兒的學習熱情。志愿者們用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志愿服務理念,讓數學知識在輕松氛圍中融入孩子們的認知。未來,隨著活動方案的不斷完善,這項充滿溫度的公益教學活動將惠及更多社區兒童,讓數學學習的興趣種子在社區沃土中生根發芽,讓志愿服務的溫暖力量照亮更多成長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