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團隊走進泰州市海陵區東安社區,接連開展美術啟蒙志愿服務活動。團隊以“寓教于樂”為核心,將美術的色彩之美融入互動環節,讓社區幼兒在動手實踐中感知知識魅力,在輕松氛圍中點燃學習熱情,為暑期社區教育注入了青春活力。
以“動手體驗”為核心設計教學為踐行“動手體驗>知識灌輸”的教學理念,實踐團隊提前規劃了分層教學策略,針對不同年齡段兒童特點設計環節:為低齡兒童(6-7歲)準備“工具輪換制”媒介,通過高頻次新鮮感保持專注力;為高齡組(8-10歲)設計“色彩情感聯想”深度討論內容,兼顧混齡課堂的個性化需求。團隊還準備了三原色馬克筆、B5畫紙、趣味游戲道具及教學視頻,并反復打磨流程細節,確保活動既有趣味性又有教育深度。
三原色互動實驗——解鎖色彩的“魔法反應”活動以一段趣味視頻拉開序幕,通過生動的動畫形象帶領孩子們初步認識紅、黃、藍三原色。隨后,志愿者現場演示三原色兩兩混合的實驗(如紅+黃=橙、黃+藍=綠、藍+紅=紫),直觀展示色彩間的奇妙反應,孩子們瞪大眼睛觀察混合瞬間,紛紛發出驚嘆。為加深理解,團隊還設計了“顏色配對”“猜混合結果”等趣味小游戲,孩子們踴躍參與,在互動中進一步鞏固了對三原色關系的認知。
馬克筆創作體驗——從技巧到情感的自由表達在孩子們熟悉三原色后,志愿者分發三原色系馬克筆,引導他們親手混合嘗試創造新顏色,并記錄下色彩變化的瞬間。隨后,團隊通過簡短教學講解馬克筆繪畫技巧——如何在畫紙上呈現點、線、面效果。孩子們拿到B5畫紙后迫不及待揮筆創作,有的畫彩虹,有的涂花朵,有的描繪心中的“秘密花園”。繪畫過程中,志愿者全程巡回指導,鼓勵個性化表達。中途播放的《顏色之歌》更成為“放松小插曲”,輕快的旋律伴隨歌詞中的色彩知識,讓孩子們在愉悅氛圍中深化對顏色的感知。最終,一幅幅充滿童趣與想象力的畫作躍然紙上。
藝術教育本質的再認知:拒絕刻板,守護獨特性活動中,當有孩子忐忑詢問“我畫的彩虹對嗎?”時,實踐者以“你心里的那道彩虹是獨一無二”積極回應,這一細節成為教育觀的生動注腳——藝術教育的核心并非標準化評判,而是鼓勵孩子勇敢表達內心世界,守護其創造力的獨特光芒。
這場美術教學實踐活動,既是孩子們用色彩描繪童真的快樂之旅,也是志愿者在教育實踐中收獲成長的珍貴歷程。未來,團隊將繼續以創新形式推動藝術啟蒙,讓更多孩子在動手與探索中,發現美、創造美、表達美。“紅心研墨”團隊已計劃將社區教學志愿服務常態化,后續將根據孩子們的反饋優化活動內容,拓展科學實驗、傳統文化等更多主題,讓知識的種子在更多社區土壤中生根發芽。這場發生在盛夏的教育邂逅,不僅為孩子們的童年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更讓志愿者們在付出中深刻理解了“教學相長”的真諦——當知識以熱愛為底色,成長便會自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