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菲樂馳康復科技有限公司:山海協作孕育產業新動能實踐服務團首站來到湖州・麗水山海協作產業園內的菲樂馳康復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入駐產業園的重點企業,其發展模式頗具特色:采用了
“標準廠房租賃 + 績效激勵 + 用地保障”的過渡形態。

企業負責人介紹,他們租用園區廠房開展生產,若年產值達到一定規模,即可獲得縉云本地批地資格自主建設廠房。在租金設置方面,一層廠房年租金較高,二三層相對較低。當企業年開票額達到一定數額后,
政府將全額返還租金,形成良性“對賭”激勵模式。

目前企業業務已覆蓋全國及東南亞、美洲等地區。負責人表示,行業前景與全球老齡化趨勢緊密相關,市場體量正持續擴大。談及山海協作帶來的紅利,企業負責人坦言,縉云的資源稟賦與政府支持是關鍵因素。物流依托靠近金華的地理優勢使得成本較低,園區對接效率較高。
02 壺鎮鎮隴東村:數字賦能鄉村振興實踐團隨后前往隴東村,與村支部書記圍繞“山海協作下的數字化鄉村與集體經濟”展開深入交流。隴東村與德清縣的協作集中體現在
數字鄉村建設上。

盧書記介紹,數字化項目重點打造了水質監測系統,實時監測茭白種植區氨氮、含氧量等指標。同時還對接省農業廳“未來鄉村在線”平臺的數字化管理系統,涵蓋產業、文化、鄰里等九大場景。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近年來有顯著增長,主要依賴物業租金。但文旅產業仍處于免費體驗、培育客源的階段,尚未產生直接收益。村莊面臨著典型的老齡化挑戰,人口平均年齡偏高,年輕人多在附近工業園就業。盧書記感慨道:“
最大瓶頸是人才,大學生即使有保障崗位也難留住。”

03 仙都街道前湖村:環境改善與文旅融合實踐團最后一站來到前湖村,重點了解其與德清合作的山海協作項目。該項目已完成環境整治、道路提升及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核心區域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厲書記表示,今年計劃推進水上長廊項目,目前正在招商中,預計建成后可帶動民宿經營。村集體經濟收入目前較少,主要來自零售商鋪和文旅相關收入。談及村民受益情況,厲書記表示:“
配套設施升級讓居住環境更好了,民宿也能多些客源。”
。前湖村的發展規劃體現了山海協作從基礎設施改善向產業融合發展的升級路徑,通過環境提升為文旅產業融合創造條件。

實踐團在與前湖村村民交流中,了解到該村存人才流失、缺特色主導產業等問題,村民期盼能借助與德清的山海協作工程,自主開發特色農產品,為鄉村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04 挑戰與展望:山海協作的未來路徑

從產業園的企業協作到鄉村的數字化與環境治理,此次實踐全方位呈現了德清與縉云山海協作的多元場景。企業借助
政策杠桿實現梯度發展,村莊通過資源對接補齊民生短板。但人才短缺、產業同質化等挑戰仍待破解。
相信隨著協作機制不斷深化,兩地將在優勢互補中探索出更具活力的共興路徑,為浙江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提供縣域協作的實踐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