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志愿者們通過講述數學小故事、設計闖關游戲、指導手工創作等豐富形式,為社區幼兒打造了一場沉浸式的數學啟蒙體驗。這堂公益課不僅讓孩子們在趣味互動中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更讓志愿者在付出與奉獻中體會到助人的快樂與自我提升,生動演繹了“奉獻之中有收獲,善意傳遞有回響”的志愿服務真諦。

(圖為小朋友回答問題)
直面教學難題 創新方法求突破 數學作為核心基礎學科,其抽象性往往讓幼兒難以理解。傳統教學模式下,許多孩子認為數字計算、圖形認知枯燥難懂,難以建立學習信心。為攻克這一教學難關,志愿者團隊經過前期調研分析,決定以"趣味化體驗"為核心,構建符合幼兒身心特點的數學教學體系。"我們希望通過創新教學方式,讓孩子們發現數學是一門充滿樂趣的學科,而不是枯燥的公式集合。"志愿者團隊負責人表示,籌備階段就確立了"體驗式學習、快樂中收獲"的教學目標。
精心策劃備活動 細節打磨求完善 活動籌備過程中,志愿者團隊投入了大量精力。為適配幼兒認知水平,他們創作了圖文并茂的教學材料,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生動的插畫和簡單的表述;為激發參與熱情,特意準備了卡通貼紙、數學小游戲等紀念品,用于獎勵積極投入的孩子;針對幼兒注意力特點,反復調整活動節奏,確保每個環節既有教育價值又具娛樂性。經過數周的策劃完善,一套包含故事分享、游戲體驗、手工制作、角色體驗的教學方案最終成型。
故事導入引興趣 角色體驗深理解 活動當天,東安社區活動中心充滿童真笑語。志愿者們以生動故事導入,通過《小熊買水果》的生活故事引出數字概念,當問到"小熊買了4個蘋果和5個香蕉,一共買了多少個水果"時,孩子們立刻興奮地舉手回答,課堂氛圍迅速活躍。隨后開展的《小熊買水果》角色體驗活動將氣氛推向高潮,孩子們分別扮演小熊、售貨員和收銀員,在"購買水果"過程中練習數字計算,在"結賬付款"環節中理解數量關系,在情景互動中深化了數字概念的理解。
巧手實踐探真理 創意制作悟原理 手工制作環節讓孩子們興致盎然。志愿者們分發彩紙、剪刀和膠水,指導孩子們制作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等基本圖形。"我用正方形做了書本,圓形做了紐扣!"一名小朋友興奮地向志愿者展示成果。在積木搭建區,孩子們用不同形狀的積木建造"圖形城堡",在動手操作中直觀感受圖形特征,理解空間結構和幾何原理。志愿者們在旁耐心指導,將"形狀""大小""組合"等數學知識自然融入制作過程。
趣味游戲樂闖關 知識學習趣味多 趣味游戲區人頭攢動熱鬧非凡。數字迷宮游戲中,孩子們專注地尋找數字路徑;圖形連線挑戰里,他們通過匹配形狀完成任務;火柴棒拼圖活動中,簡單的圖形變化讓孩子們驚嘆不已。每當孩子完成游戲任務,志愿者們都會及時給予掌聲和小禮品鼓勵,這些積極反饋有效激發了孩子們的參與熱情,許多原本羞澀的孩子也逐漸主動參與到互動中來。
志愿總結共成長 方案優化再提升 活動結束后,志愿者團隊召開了總結會,成員們分享了參與收獲。"看到孩子們求知的眼神和燦爛的笑容,所有的辛苦都煙消云散了。"一位志愿者感慨道。大家深刻認識到,幼兒數學教學不僅需要專業的知識儲備,更需要滿腔的愛心、足夠的耐心和創新的教學思維。團隊表示,將根據本次活動經驗優化教學內容,增加生活化數學場景,科學分配各環節時間,提高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愛心播撒知識光 志愿同行暖人心 此次東安社區幼兒趣味數學志愿服務活動,用愛心搭建起知識傳遞的橋梁,用創新方式激發了幼兒的學習潛能。志愿者們用實際行動傳承新時代志愿服務精神,讓數學知識在歡樂氛圍中浸潤孩子們的心靈。未來,隨著活動方案的持續優化,這項溫暖的公益教學活動將惠及更多社區兒童,讓數學學習的種子在社區土壤中茁壯成長,讓志愿服務的光芒照亮更多童年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