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今天,Z世代(1995-2010年出生)作為"互聯網原住民",已成為網絡娛樂消費的主力軍。國務院2024年頒布的《關于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提升網絡文學、網絡表演、網絡游戲、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質量,為相關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西安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E探新潮"社會實踐隊在老師的指導下,于2025年6月30日至7月14日開展了為期15天的"Z世代網絡娛樂行為傾向與消費意愿影響因素研究"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實踐團隊由市場營銷、大數據管理與應用等專業的本科生組成,采用多學科融合的研究方法,構建了"理論研究+數據采集+分析建模+成果轉化"的完整研究體系。團隊運用文獻研究法系統梳理了2432篇相關文獻,最終精讀43篇核心文獻,為研究奠定理論基礎。同時,采用網絡文本分析法,通過"八爪魚采集器"對知乎平臺進行數據采集,獲取154條有效評論樣本,并進行詞頻分析和語義網絡分析。此外,團隊還設計并發放了科學嚴謹的調查問卷,最終回收有效問卷763份,樣本覆蓋全國多個省市,具有良好代表性。
研究發現,Z世代的網絡娛樂消費行為呈現出鮮明的代際特征。在消費理念方面,95.29%的受訪者將"產品質量"列為消費首選因素,65.4%認同"量入為出"的消費理念,顯示出較強的理性判斷能力。然而,在興趣領域如游戲、數字藏品、支持喜愛的主播等方面,他們又表現出強烈的情感付費意愿,形成"理性基礎上的情感消費"特征。這種看似矛盾的消費行為實際上反映了Z世代"為熱愛買單"的消費哲學。
研究還發現,社交性與個性化是Z世代選擇娛樂平臺的核心驅動力。80%以上的受訪者在選擇在線游戲時重視"朋友在玩"和"組隊方便"等社交因素;在視頻平臺選擇上,"彈幕/評論區的氛圍"和"與UP主/博主及其他觀眾的互動感"的重要性甚至超過內容本身。個性化推薦功能受到72.3%的受訪者青睞,但約四成用戶也表達了對"信息繭房"效應的擔憂,反映出他們對內容多元化的潛在需求。
在風險認知方面,研究顯示Z世代在享受數字娛樂便利的同時保持著高度警惕。"分享生活與保護隱私"的矛盾較為突出:既希望通過內容分享獲得認同,又擔心個人信息泄露。關于網絡沉迷,觀點存在分歧:部分受訪者認為網絡娛樂是"解壓出口",另一部分則坦言"短視頻過度消費時間,影響學習與生活"。
該研究不僅構建了Z世代網絡娛樂消費行為的理論模型,還為相關產業發展提供了實證支持。團隊成員通過這次實踐,不僅提升了科研能力和數據分析技能,更深刻理解了數字時代青年消費行為的復雜性與多元性。研究結果對網絡娛樂平臺優化服務、政府制定行業規范、以及開展青少年數字素養教育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