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業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楊家東莊櫻桃‘甜’心振興”實踐隊積極響應“紅色1+1”黨建活動號召,以“大食物觀”與鄉村振興為主線,聯合碩食品第一黨支部及林學院實踐隊,于北京市懷柔區楊家東莊村開展系列實踐行動,圍繞當地櫻桃產業與生態資源,推進科技服務與鄉村發展深度融合。
實踐隊通過多層次走訪調研,與村委會及政府部門深入交流,明確村莊以櫻桃園提質增效和懷柔水庫生態價值轉化為雙核心的發展路徑。調研顯示,該村位于懷柔一級水源保護地,擁有130畝露天櫻桃園,但畝產僅為行業標準的65%,年滯銷率達38%,產業面臨產量低、規模有限和產品溢價能力不足等挑戰。實踐隊據此提出以“有機種植+紅色文旅+科技賦能”為推進路徑,通過技術升級、產業創新、文化賦能和黨建引領四大策略,促進三產融合。
在實地考察懷柔水庫周邊生態保護區后,團隊進一步認識到水源保護對櫻桃品質的保障作用,以及生態約束下發展高附加值產業的重要性。通過入戶訪談,實踐隊獲取村民對櫻桃種植和鄉村發展的真實需求,為后續活動設計提供依據。
結合多學科交叉優勢,實踐隊開展田間課堂與實操訓練。在教師帶領下,隊員學習櫻桃樹精細化管理技術,包括科學壓枝和樹形改造等方法,以優化樹體結構、改善光照條件,提升果品產量與質量。同時,生物學院教師組織櫻桃深加工技術培訓,涵蓋櫻桃酒釀造等環節,實踐隊在此基礎上撰寫產業發展報告,提出開發功能性產品與建立質量溯源體系等建議,為提升產品附加值提供支持。
實踐隊還積極開展科普宣傳與推廣活動。面向村內兒童舉辦食品安全與生態主題宣講,組織葉脈書簽和風向標制作實踐;通過線上直播開展食品安全科普和“云游東莊”全景推介,累計獲超1.3萬次點贊,有效擴大村莊知名度;結合本地自然與文化特色,設計繪制鄉村墻繪,提升村容村貌與文化氛圍。
此次實踐行動是北京林業大學深入推動“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具體體現。隊員們通過科技服務與基層實踐,賦能鄉村產業升級與生態保護,未來學校將繼續在品種改良、智慧農業、精深加工和品牌建設等方面提供支持,助力楊家東莊村實現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