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童夢為筆,繪愛國華章
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暑期社會實踐 通訊員 秦蔡甜
2025年8月,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志愿教學團隊走進南京市鼓樓荔枝廣場二期,空調風混著孩子們的笑聲在活動室里打著旋。這場以“建軍節”為主題的志愿教學活動,不僅是一次音樂技能的傳授,更是一場關于家國情懷的思想啟蒙,讓文化自信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悄然扎根,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一、活動開場,童心齊聚待啟蒙
推開音樂教室的門時,志愿者們有些意外。十幾個孩子已經端坐在椅子上,七八歲的孩童帶著乳牙未脫的稚氣,十三四歲的少年已顯露出青澀的輪廓,卻都保持著近乎一致的端正坐姿。沒有尋常課堂的喧鬧,沒有交頭接耳的小動作,只有一雙雙清澈眼眸里透出的專注,仿佛在等待一場莊嚴的儀式。成員微笑著打招呼,簡單介紹了自己,并問他們平時喜歡唱什么歌。沒想到,一個戴著紅領巾的男孩立刻舉手:“老師,我們能唱《我和我的祖國》嗎?爸爸經常在家里放這首歌。”其他孩子也紛紛點頭,眼睛里閃爍著期待的光芒。那一刻,大家突然意識到,這些孩子的生活里,或許早已浸潤著不同于普通家庭的旋律。他們的父母曾是軍人,家國情懷對他們而言,不是課本上的概念,而是生活中真實的回響。
二,合唱時刻,歌聲飽含真摯情感
當鋼琴前奏如流水般淌出,奇妙的一幕發生了:原本還帶著些許拘謹的孩子們,不約而同地挺直了脊背。像是被無形的力量牽引著,盡管他們的小臉上帶著稚氣,但一股莊重的氛圍油然而生,“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歌聲響起時,活動室里的空氣仿佛瞬間變得肅穆而溫暖。成員還注意到,一個扎著馬尾辮的小女孩唱到“我最親愛的祖國”時,眼眶微微發紅;而坐在角落里的一個男孩,雖然聲音不大,但每一個咬字都格外認真。
成員不僅逐句教唱,還詳細講解了歌曲背后的歷史故事和創作背景,讓孩子們在學唱的過程中深刻理解軍歌所承載的意義。孩子們熱情高漲,用嘹亮的歌聲表達著對軍人的崇敬和對祖國的熱愛。在最后的合唱展示環節中,他們整齊劃一的動作和飽含感情的歌聲贏得了陣陣掌聲,眾人無不為合唱中的真摯感情所牽動。
三、初心不改,志愿精神照亮成長路
這次活動不僅學生學會了許多新的知識技能,豐富了暑假生活。對大學生志愿者也有重大意義,參加的志愿者大多都是師范生,這次教學活動也為他們日后正式邁入課堂教學提供了經驗,讓成員們懂得如何與不同年齡段的小孩子相處并且傳授知識。實踐出真知,很多教學方法光在通過課本學習不夠的,這次活動給師范生志愿者提供了一個寶貴的深入課堂得機會。每個人都從中學會受益頗多。這場浸潤心靈的音樂課,終將成為孩子們成長記憶里的一抹亮色,也會成為志愿者們教育生涯中溫暖的注腳,因為他們都在這個夏天懂得,有些旋律,一旦響起,就會刻進生命里,成為永遠的回響。
社會實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