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大學百余年的辦學歷程中,一代代杰出教育家如星辰般閃耀。“溯史傳師,百廿鑄魂”實踐調研團利用暑期時間深入探訪了山東大學(青島)博物館,以及老舍、楊振聲、趙太侔故居。通過實地實踐調研,觸摸教育家精神脈絡,感悟其傳承與力量。
一、山東大學博物館
7月5日,團隊成員前往山東大學博物館并在館內瞻仰了華崗、聞一多、潘承洞等教育家的塑像與照片,細讀了那些鐫刻著歲月印記的生平介紹。跨越百年時光,教育家們的精神風貌仿佛與團隊成員相會。
跨越百年時光,教育家們的精神風貌仿佛與團隊成員相會:創立《文史哲》、主張“文理見長”、積極倡導科學研究和學術討論的華崗先生,以遠見卓識擘畫學術發展藍圖;伏案執筆、嚴謹治學的潘承洞先生,用一絲不茍的態度詮釋對學術的赤誠;心系母校、以詩頌教的臧克家先生,提筆寫作讓人文關懷在字里行間流淌……他們甘為人梯、仁愛育人的崇高師者風范,深深觸動了每一位成員。
二、教育家故居
深受教育家崇高精神的感召,為進一步體悟教育家精神的深層內涵,7月6日,團隊成員再次出發,前往位于青島市市南區的老舍、楊振聲、趙太侔等教育家的故居,在他們的生活實景中追尋更鮮活的記憶。
故居內,泛黃的書頁、溫潤的茶具、斑駁的書桌無聲訴說著教育家們的日常:從老舍先生喜愛品茶飲酒、親近自然、愛好文學,到楊振聲先生常設宴款待同仁、交流學術,再到趙太侔先生重視學科體系完整與特色、創辦水產系……從這些生活點滴與生平事跡中,
團隊成員深刻感受到教育家們知行合一的實踐品格與堅守創新的學術精神。“通過了解他們的事跡,瞻仰他們的塑像,他們仿佛就在眼前。我對教育家們有教無類、知行合一的精神有了更深的認識,向他們致以崇高敬意。”團隊成員侯凱艦感慨道。
“這次實踐讓我對從課本書中認識的老舍先生有了更多了解,也對他所秉持的崇高教育家精神愈發敬仰。”團隊成員陳博智分享道。
此次實踐活動使每一位成員對教育家及其精神內涵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教育家精神——那份深厚的家國情懷、知行合一的品格、弘文勵教的擔當以及求真崇實的信念,不僅是教育發展史上的寶貴財富,更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團隊成員紛紛表示,既要將教育家精神銘記于心,向教育家精神致敬,更要以行動傳承教育家精神,讓這份跨越百年的精神力量在新時代煥發出更蓬勃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