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以她之名”實踐隊走進微山島中心小學,通過與副校長的深度訪談,近距離觀察基層學校在女教師生育權保障領域的實踐舉措與深層思考,為理解生育支持體系的基層落地提供了鮮活樣本。
據副校長介紹,該校52名教師中,女教師占比高達60%至70%,是支撐教學工作的主力軍。但這支隊伍呈現明顯的“老齡化”特征,多數教師年齡超過40歲,年輕教師占比偏低,這一師資結構特點為生育權保障工作帶來了特殊背景。
在政策落實層面,校方始終嚴格執行國家相關規定,產假、哺乳假、產后崗位調整等權益均按標準兌現,從制度層面為女教師生育提供基礎保障。同時,學校每年定期組織教師體檢,以健康關懷為女教師生育保駕護航。針對女教師休產假可能引發的教學銜接問題,校方建立了成熟的應對機制:通過提前統籌課程安排、精準調配代課人員等預案,確保6個月產假期間教學進度平穩推進,有效規避了因人員變動導致的教學節奏波動。
“生育不會影響正常晉升,但制度‘硬杠杠’必須堅守。”副校長在談及職稱晉升時明確表示,對于“連續三年班主任”等剛性考核指標,若因產假中斷則需重新計算年限。這一規則對全體教師一視同仁,校方認為這是維護制度公平的必要前提。值得關注的是,隨著近年來師資力量的逐步充實,該校已成功破解過去因產假集中出現的師資緊張難題,為生育權保障提供了更堅實的資源支撐。
訪談中,副校長還從社會視角提出思考,特別關注優生優育領域的城鄉差異。“城市教師對優生優育知識了解更充分,而農村部分育齡女性的相關意識相對薄弱。”他擔憂這種認知差距可能增加智力殘疾兒童的出生風險,呼吁社會層面加強對農村地區優生優育的引導與支持。
此次實踐走訪清晰展現了基層學校在政策剛性執行與人文關懷平衡上的探索:既嚴格落實法定權益,又通過精細化管理化解實際矛盾。同時,訪談中折射出的師資結構特點、城鄉生育認知差異等問題,也為進一步完善生育支持體系提供了來自教育一線的觀察視角,讓“以她之名”實踐隊對生育權保障的復雜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作者姓名:亓連潔 趙欣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