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流芳·特色中醫流派傳承與創新實踐調研】薪火實踐團青瑤尋秘實踐團對話非遺傳承人吳章云
百年銅板刮痧疾 一代匠心守藥香
2025年7月21日,南京中醫藥大學薪火實踐團青瑤尋秘實踐團深入恭城瑤族自治縣,登門拜訪自治區級瑤醫藥非遺傳承人吳章云。在彌漫著草藥清香的百年木樓中,團隊成員通過深度訪談、親歷刮痧診療,解碼瑤醫"以山為藥房,以驗為方書"的生存智慧,直面民族醫學的代際傳承之困。
溯源·從山野經驗到民族醫學體系
"老一輩踏遍青山嘗百草,用一簍一鋤攢下治病良方",吳章云撫著祖傳藥簍回溯瑤醫發展史。據其介紹,瑤醫誕生于缺醫少藥的舊社會,村民憑經驗積累創出特色診療技術。新中國成立后,瑤醫從散落民間的"土方子"逐步發展為規范化民族醫學,現已成為廣西鄉村振興的特色醫療名片。其核心診療技術聚焦風濕病、濕疹、帶狀皰疹等常見病,尤以"藥浴透骨、刮痧通絡"為代表性技藝。
體驗·銅板刮痧喚醒肌體自愈力
訪談現場,吳章云演示了瑤醫刮痧技法。
選用百年藥酒浸潤的銅板為工具,沿經絡走向施力刮拭,團隊成員親見皮下迅速浮現紫紅色痧痕。"刮痧可解表祛邪、疏通淤堵,配合瑤藥外敷效果更佳",他解釋道。這種源自《痧癥全書》的古老技藝,如今已通過12項國家專利、47篇核心期刊論文實現現代轉化,其治療有效性獲循證醫學支持。
破局·代際斷層的生存挑戰
面對傳承困境,吳章云直言痛點:
"年輕人嫌采藥苦、熬藥煩,寧吃西藥片也不愿守藥爐"。他描述采藥人的日常——凌晨進山攀崖數小時,歸來還需完成洗曬、炮制等工序,而現代便捷醫療正加速傳統技藝邊緣化。為破此局,他呼吁建立"校地聯動"培育機制:"讓青少年在藥圃種植、刮痧體驗中感受瑤醫魅力,比空洞說教更有說服力。"
本次入戶調研表明,解決瑤醫存續問題的關鍵在于打通"經驗-數據-體驗"轉化鏈。青瑤尋秘小隊計劃簡化傳統配方制成即泡型藥浴包,降低年輕人體驗門檻,并設計"瑤醫少年研學課",以沉浸式教育點燃傳承星火。正如木梁懸掛的斑駁藥囊所昭示:唯有讓年輕一代觸摸到草藥的溫度,深山瑰寶方能永續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