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流芳·特色中醫流派傳承與創新實踐調研】薪火實踐團汪汪隊流派傳承小隊尋訪吳門醫派傳承人
【薪火流芳·特色中醫流派傳承與創新實踐調研】薪火實踐團汪汪隊流派傳承小隊尋訪吳門醫派傳承人
2025年7月31日,南京中醫藥大學薪火實踐團汪汪隊流派傳承小隊走進蘇州市中醫院,專訪了黃菲老師與歐陽八四老師。兩位老師從學術傳承、臨床實踐、現代創新等維度,為實踐團成員系統闡釋了吳門醫派的歷史底蘊與當代發展,展現了傳統醫學流派在新時代的活力與擔當。
01吳門醫派:三百年傳承的學術瑰寶
蘇州市中醫藥博物館
作為全國中醫流派的重要分支,吳門醫派起源于元末明初,鼎盛于清代,以溫病學說、脾胃理論、痰瘀論治等學術特色聞名。黃菲老師介紹,吳門醫派歷代名醫輩出,葉天士、薛生白、吳又可、徐靈胎等大家留下了《溫熱論》《溫疫論》等經典著作,其“衛氣營血辨證”“胃陰學說”等理論至今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蘇州市中醫院館藏的2000多部古籍中,不乏王寵手抄孤本等珍貴文獻,為流派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史料。
吳門醫派的精髓在于“守正創新”。黃菲老師強調,團隊正通過AI技術整理古籍,構建“葉天士AI醫生”模擬系統,將傳統診療邏輯與現代科技結合,讓古老智慧煥發新生
02針灸傳承:從澄江學派到非遺保護
蘇州市中醫藥博物館
歐陽八四老師深耕吳門針灸傳承,重點介紹了近代針灸大師承淡安的貢獻。作為澄江針灸學派創始人,承淡安先生在蘇州開創針灸教育先河,并規范了361個穴位標準,其“針藥結合”思想影響深遠。“醫學流派需具備宗師、學術思想、傳承體系三大要素,”歐陽老師指出,吳門醫派通過非遺項目“吳門承淡安針灸”的申報,已建立起從理論研究到臨床帶教的完整傳承鏈。
實踐團成員還了解到,蘇州市中醫院設立針灸教學門診,通過“師生協同診療”模式,培養學生對舌診辨證、穴位精準性的把控能力,讓傳統技法在臨床實踐中代代相傳。
03醫德鑄魂:大醫精誠的當代詮釋
訪談中,兩位老師不約而同提到吳門醫派“悲憫之心·妙手仁心”的醫德傳統。黃菲老師分享道,吳門醫家歷來強調“貧富平等,醫者仁心”,如清代名醫曹滄洲為貧苦患者賒藥治病的典故;歐陽教授則結合現代醫療環境,呼吁青年醫者“既要扎實醫術,又要常懷人文關懷”。
中醫不僅是技術更是文化。黃菲老師寄語實踐團:“希望你們既能沉下心研讀古籍,也能擁抱AI技術,讓吳門醫派走向世界。”
古籍修復 復原經典
04結語:薪火相傳,續寫華章
此次尋訪讓薪火實踐團深刻體會到中醫流派傳承的復雜性與創新性。從泛黃古籍到AI診室,從師徒口傳到標準化教學,吳門醫派始終以開放姿態融合古今。正如歐陽八四老師所言:“傳承不是守舊,創新不是離根。”未來,薪火實踐團將持續記錄中醫流派的傳承故事,為中醫藥文化的傳播貢獻青年力量。
社會實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