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流芳-特色中醫流派傳承與創新實踐調研】薪火實踐團岐黃溯光團探訪常州市孟河醫派博物館
【薪火流芳-特色中醫流派傳承與創新實踐調研】薪火實踐團岐黃溯光團探訪常州市孟河醫派博物館
百工皆圣作,惟醫有書傳。2025年7月21日,南京中醫藥大學薪火實踐團岐黃溯光團前往常州市中醫院孟河醫派博物館開展專題調研活動。通過文物參觀、文獻研讀和學術研討,隊員們深入了解了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脈絡與當代價值,切身感受了孟河醫派“醇正和緩”的學術精髓。
觀文物:觸摸百年醫派歷史
在博物館講解員的引導下,實踐團隊系統參觀了博物館內“醫派之源”、“醫派之成”、“醫派之盛”三大主展區。在參展過程中,一件光緒年間的青瓷研缽引起了隊員們的特別關注——這件文物見證了孟河醫派創始人費伯雄“以和為貴”的制藥理念。館藏的手稿、丁甘仁使用的象牙脈枕等百余件珍貴文物,生動展現了孟河醫派“用藥輕靈,重視脾胃”的診療特色。
閱典籍:探尋學術傳承密碼
在博物館文獻研究室,隊員們重點研讀了《孟河四家醫案》影印本和《費氏醫書三種》現代校注本。隊員發現,展館特設的“醫派傳承譜系圖”清晰標注了從清代至今的七代傳承脈絡。“尤其令人震撼的是,第三代傳人巢崇山在1916年就已經將西醫解剖圖引入中醫教學。這種開放包容的學術態度至今不論是對臨床研究、還是學術探討,仍有啟示意義。”
悟醫道:傳統智慧的當代回響
參觀結束后,團隊與博物館研究人員展開座談。講解員向隊員們指出:“近年來我們整理的3000余份孟河醫派電子醫案,已通過AI輔助診療系統應用于常州18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隊員們特別注意到,館內“古今對話”展區展示的現代科研論文證實:孟河醫派經典方劑“玉液煎”對Ⅱ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改善率達79.3%,為傳統方劑的現代化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此次實地調研讓隊員們深刻認識到,孟河醫派博物館不僅是歷史遺產的保管者,更是學術創新的推動者。正如博物館入口處費伯雄題詞“醫者仁心,與時俱進”所昭示的,這支發軔于江南水鄉的醫學流派,正以其獨特的文化韌性和科學精神,持續為當代中醫藥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社會實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