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流芳·特色中醫流派傳承與創新實踐調研】薪火實踐團“醫”脈溯源小隊尋訪“丁氏痔科”傳承之路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
--孫思邈
(排版)
“三百年世家仁術,方寸間解蒼生之痛。”“丁氏痔科”源起揚州市江都區嘶馬鎮,以獨創的枯痔、掛線、結扎三大療法聞名。1956年,其第八代傳人丁澤民先生將凝聚家族心血的秘方、藥物及專科器械無私捐獻給了國家,為南京市中醫院肛腸科的建立奠定了基石。2014年,“丁氏痔科”被列入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了傳統醫藥“活態傳承”的典范。
2025年8月7日,南京中醫藥大學薪火實踐團的“醫”脈溯源實踐小隊走進了南京市中醫院,聚焦國家級非遺項目“丁氏痔科”,采訪了肛腸科副主任醫師皇甫少華醫生,探尋了百年醫術如何通過“守正創新”服務現代健康需求。
【人物聚焦】
皇甫少華醫學博士,副主任中醫師,第六批南京市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現任世界中醫藥聯合會盆底專業委員會理事,在國內率先開展干細胞治療復雜性肛瘺研究,對保留括約肌的解剖式瘺管切除術、環狀痔的微創治療與肛門外觀整復、術后疼痛管理有豐富經驗;主持及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市級課題1項;參與省重點研發計劃社會發展面上項目、省攀登計劃項目、國家GCP項目多項;在SCI及國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十余篇;參與編寫及翻譯著作多部。
實踐小隊成員楊錦璐專訪了皇甫少華醫生,探尋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丁氏痔科”的百年傳承與創新之道。這項始于清康熙年間的獨特技藝,如何在當代煥發新生?皇甫醫生娓娓道來。皇甫老師介紹,該流派核心在于三點論治智慧:一是強調
整體辨證與局部辨病相結合,從人全身出發考量病灶;二是主張
外治為主,內外結合;三是秉承
“溫存護肛”理念,倡導“祛痔存皮”和“損傷控制”,最大程度保護肛門功能。在此理論指導下,丁氏痔科孕育出一系列特色療法,包括:
“松解配合護創”療法、
分段齒形結扎術、
無砒枯痔技術等,療效顯著,在患者中享有盛譽。
隨后,由皇甫醫生帶領實踐團一行參訪了南京市中醫院的科創樓,深入了解了該院的
歷史沿革與發展成就。一面文化墻清晰梳理了醫院發展脈絡:1934年,其前身“首都警察廳醫務所”在南京成立,僅有三張病床、兩只藥箱。歷經歲月變遷,如今已發展為一家大型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在“傳承精華”展區,皇甫醫生著重講解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丁氏痔科醫術的傳承與貢獻。“守正創新”展區則通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實景照片、《中醫藥工作簡報》等文獻資料,翔實記錄了醫院在新時代背景下,將“
弘揚中醫文化,守護民眾健康”的使命融入現代臨床實踐,取得的一系列創新成果。
在診療大廳,
“健康驛站”內惠民產品及
中醫文化展區的珍貴文獻,分別展示了服務民生的初心與革故鼎新的精神。最后,實踐團移步重點關注的肛腸中心。住院部墻面懸掛的眾多
國家級、省市級重點專科認證獎狀,彰顯其在領域的強大引領力。尤為引人注目的是該中心特色品牌——
“排便障礙性疾病診療平臺”。該平臺由我國
著名中醫肛腸病專家、“丁氏痔科”第九代傳人丁義江教授領銜創建,有效整合了各種醫療資源,提供“一站式”精準服務,其
影響力輻射全國,已成為
肛腸疾病診療的標桿。這座近90年歷史的醫院,正通過將中醫傳統文化與現代醫學服務相結合的有益實踐,深刻印證了中醫藥守正創新的時代內涵。
傳承創新并重,擦亮中醫文化瑰寶此次尋訪,“醫”脈溯源實踐小隊深刻感受到,“丁氏痔科”三百年傳承之鑰,不僅在于守辨證護肛之根本,更在于熔古鑄今的創新實踐。從捐獻秘方服務國家建設,到科技賦能攻堅疑難病癥,非遺技藝正以仁心仁術書寫中醫現代化的時代答卷,為“健康中國”注入不竭薪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