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浙江工商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市集引擎·共富浙行”實踐團走進拱墅區武林夜市,與武林夜市負責人葉連忠先生對話,以青年視角解碼這座“夜經濟地標”的共富密碼。實踐團通過深度訪談與實地調研,全景式呈現武林夜市“精準幫扶+文化賦能+數字轉型”的創新模式,成為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微觀樣本”。
圖1葉連忠先生和實踐團成員的合照
精準分層幫扶,構建“零門檻+可持續”共富機制 葉連忠先生介紹,武林夜市在助力共同富裕方面,實施了精準分層幫扶策略。針對低收入人群和殘疾人等弱勢群體,武林夜市推出“免租+設備+培訓”一體化扶持:免費提供核心攤位與基礎裝修,聯合殘聯、人社部門開設手工藝、直播運營等定制課程,并設立6個月“創業緩沖期”,前半年免除所有費用。對青年創業者,則提供“場地-資源-品牌”全鏈條支持,匹配黃金攤位、開放供應鏈資源,并設立“青年品牌孵化基金”。
圖2.葉連忠先生接受實踐團成員的采訪
文化賦能商業,激活“夜經濟”內生動力 在武林夜市,“文化+”不是口號,而是可觸摸的消費場景。夜市精選“面鬼兒”臉譜、瓷刻等非遺項目,打造“可體驗、可帶走”的文化IP:游客可親手繪制臉譜、體驗瓷刻雕刻,還有武林夜市獨有的武林寶盒以及印有夜市LOGO的文旅礦泉水等衍生品。
圖3.葉連忠先生接受實踐團成員的采訪
數字技術賦能,突破“時空限制”增效 在數字賦能方面,武林夜市展現出了前瞻性的戰略眼光和創新精神。葉連忠表示:“武林夜市的數字賦能是當下激活夜市活力、拓展商業邊界的關鍵一環。我們成立了自己的MCN機構,就是要培育孵化屬于夜市自己的網紅攤主,讓傳統攤位搭上數字經濟的快車。”
此外,夜市還邀請外來直播達人示范帶動,鼓勵攤主擁抱數字技術,拓展線上銷售渠道。
圖4.葉連忠先生接受實踐團成員的采訪
模式輸出與政策協同,擴大共富輻射效應 武林夜市將十年運營經驗凝練為涵蓋攤位招商、活動策劃等8大模塊的標準化手冊,以“共富合伙人”模式輸出至5個項目,提供品牌授權等服務,按5%盈利收取管理費,已創造2300個就業崗位,弱勢群體占比38%。因其地處居民區與核心區交界,夜市需謹慎平衡經營與居民生活,積極與政府溝通,提出因地制宜政策建議。葉連忠稱:“政策需因地制宜,如收攤時間,此地不宜過晚,大道等處則可行。”
調研尾聲,實踐團成員通過深度訪談攤主、發放問卷,在攤位間的煙火氣中觸摸到了共同富裕的真實脈動,武林夜市證明,共同富裕不是抽象概念,而是每一個攤位的燈火、每一份手作的溫度。
作為杭州夜經濟的標桿,武林夜市正以“文化+商業+數字”的創新范式,為城市更新與共同富裕提供可復制的解決方案。未來,這座不夜城將繼續書寫屬于時代的市集傳奇。
圖5.實踐團成員向游客發放問卷
文案:市集引擎·共富浙行社會實踐團隊
攝影:市集引擎·共富浙行社會實踐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