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下午,一場生動有趣的兒童自我保護教育活動在重慶市綦江區打通鎮大石壁社區活動室開展。西南大學教育學部“育見·綦江”實踐隊的隊員們化身“安全導師”,為社區的孩子們帶來了一堂名為“我們的身體”的特別課程。
活動聚焦兒童身體認知與自我保護能力提升。實踐隊員李雪通過精心設計的互動環節,引導孩子們科學認識自己的身體。課程分為四個部分層層遞進:從認識身體不同部位,到了解各部位如何協作完成活動;從理解身體隨成長階段、性別的自然變化與差異,到重點學習如何守護身體的“小秘密”——隱私部位。
(實踐隊員指導學生進行身體感知實踐)
寓教于樂,在游戲中學習協作與感知。 實踐隊設計了多個互動游戲。“請你來觸摸”環節,孩子們蒙上眼睛,用非視覺的身體感知去探索“神秘物”,體會不同部位的觸覺差異。“合作吹氣球”游戲則通過角色扮演(手、嘴、屁股),讓孩子們深刻體驗到身體部位分工協作的重要性。在“傳球運動”中,孩子們不使用手、肘、臂,探索用其他身體部位傳遞物品,鍛煉了身體協調性和團隊配合能力。游戲結束后,隊員們引導孩子們分享感受,討論不同部位的靈活性與協作體驗。
(學生用氣球進行實踐體驗)
科學認知,理解差異與成長。 課程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幫助孩子們理解身體在成長不同階段(男孩、女孩)的變化,以及男女性別身體構造的客觀差異,強調這些都是自然、正常的現象,為后續的自我保護教育奠定科學基礎。
重點防護,守護身體“小秘密”。 活動的核心環節聚焦“怎樣保護身體的小秘密”。隊員們通過情景討論,引導孩子們識別哪些是身體的隱私部位,明確哪些行為屬于不尊重和侵犯。更重要的是,實踐隊傳授了實用的自我保護技巧:如何清晰、大聲地說“不”;如何在感到不安全時及時向信任的人求助;提醒孩子們不隨意向網友發送隱私照片并學會舉報;強調注意與任何人保持適當的身體界限;教授在密閉空間或單獨出行時的安全策略(如觀察環境、編造理由求助、減少單獨出行并告知家長);以及明確生命安全高于一切財物。最后,隊員們還指導孩子們如果不幸遭遇侵犯,應如何應對(明確不是自己的錯、記住壞人特征等),并總結出易于記憶的自我保護要點。
活動現場氣氛熱烈,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積極參與互動和討論。實踐隊員通過游戲、問答、情景模擬等多元化方式,將身體認知、性別教育和自我保護知識巧妙融合,有效提升了孩子們對身體自主權的認知,增強了識別風險、勇敢拒絕和尋求幫助的自我保護能力。
(實踐隊員與學生進行的合影)
西南大學教育學部“育見·綦江”實踐隊表示,此次活動旨在將專業的兒童性教育與安全教育知識帶入社區,助力兒童身心健康成長。未來,實踐隊將繼續深入基層社區和鄉村,開展更多形式多樣的公益教育活動,為守護兒童安全、促進兒童全面發展貢獻青春力量。活動尾聲,隊員們與孩子們共同喊出“保護自己,遠離危險。敢于求助,大聲拒絕。熱愛自己,尊重身體”的口號,祝愿所有孩子都能開心快樂、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