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8 日,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紅途尋跡,東山筑夢" 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團一行二十余人,深入湘鄉市東臺山國家森林公園,對園內半山亭、晚香亭、鳳凰古寺、文塔等承載歷史記憶的地標景觀開展深度調研,在實地走訪中觸摸歷史痕跡,在交流對話中感悟文脈傳承。
此次調研重點圍繞公園內的代表性歷史建筑展開。實踐團成員認真記錄并分析了半山亭的石刻題詩,這些歷經歲月的前人遺跡至今清晰可辨。晚香亭因遍植晚香玉而得名,蘊含著獨特的生態文化。作為調研重點的清代文塔,其七層八角、高約 25 米的建筑形制以及塔身 "文運昌盛" 等匾額,都得到了詳細考證。當地居民陳阿姨向學子們介紹,在民間認知中,文塔是湘鄉文風的象征,"以前湘鄉出了很多狀元、進士,大家都覺得是文塔帶來的福氣"。團隊成員結合史料查閱發現,湘鄉歷史上確實人才輩出,這進一步明確了文塔作為當地重教崇文精神圖騰的歷史地位與文化價值。
深入民間采風,口述歷史豐富調研維度。 實踐團成員在考察間隙,與多位土生土長的湘鄉居民及地方文化學者進行了深度訪談。受訪者用鮮活的口述史料,給實踐團成員分享了生動的民間傳說與生活故事,極大地豐富了團隊對地方文化生態的理解。居民吳大叔在訪談中表示:“現在政府對東臺山的保護越來越好,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來游玩的人也越來越多。”他同時表達了對文化傳承的殷切期望:“希望年輕人能多了解這里的歷史文化,把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傳承下去。”
通過全天扎實的實地考察、文獻梳理與深度訪談,團隊積累了豐富的東臺山歷史文化資料。“這些古建筑不僅是風景,更是活的歷史教材,”隊員們深有感觸,“調研讓我們在實踐中筑牢文化自信,更明晰了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