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北汽車工業學院非遺調研團隊探訪鳳凰蠟染體驗苗家匠心技藝
7月14日,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拾遺楚韻·啟為創新”非遺調研團隊借助“三下鄉”社會實踐平臺,奔赴湖南省鳳凰縣鳳凰古城,在非遺傳承人劉東老師的帶領下,開啟了一場探索蠟染藝術的旅程,踐行“挖掘民族藝術,傳承文化精髓”的使命,深入感受“蠟染技藝與苗族文化”的深度對話。
劉東老師是王耀老師的弟子,他引領調研團隊走進了充滿藝術氛圍的蠟魂工作室。工作室結構分明,功能清晰:首層陳列著大量精美的蠟染藝術品,從特色服飾到裝飾壁掛,每一件作品都彰顯著蠟染藝術的獨特風格與精湛技藝,讓人直觀感受到這門工藝的魅力;二層為互動體驗區,供游客和學員親手體驗蠟染制作過程,近距離觸摸傳統技藝;三層則是專門的晾曬區,用于晾曬完成的蠟染衣物,確保每件作品都能得到妥善的干燥與固定,保障成品質量。
在工作室中,劉東老師向團隊重點展示了王耀老師的代表作品——“中華鳳”。這件作品以精致的圖案和細膩的工藝,展現了苗族蠟染藝術的卓越水準。劉東老師介紹,鳳凰在苗族文化中象征著吉祥和諧,代表著生命力與希望,而“中華鳳”的創作過程中,每一個細節都凝聚著王耀老師的匠心獨運,從圖案設計到蠟染技法的運用,都力求完美呈現苗族文化的精髓。
隨后,在劉東老師的指導下,調研團隊成員親身體驗了蠟染的制作過程。劉東老師首先演示了蠟染的關鍵步驟——融化蠟和上蠟。他將蠟塊加熱至融化狀態,隨后手持蠟刀在布料上嫻熟繪制圖案,同時講解道:“這一步驟對精確度和耐心要求極高,稍有偏差,圖案就會走樣,直接影響最終效果。”此外,他還詳細介紹了蠟染的其他步驟,包括染色、去蠟和清洗,強調每個環節都是構成蠟染獨特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缺一不可。
起初,團隊成員在控制蠟刀的力度和角度時屢屢遇到困難,繪制的線條要么粗細不均,要么偏離預設軌跡。但在劉東老師的耐心指導下,大家逐漸掌握了技巧:有的成員嘗試繪制簡單的幾何圖案,在反復練習中找到手感;有的則挑戰更復雜的花卉設計,在出錯與修正中積累經驗。盡管最終的作品尚不完美,但每一件都凝聚著團隊成員的努力和對傳統技藝的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