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安徽工業大學學生李博遨走進淮河新城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開展以“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為主題的紅色文化宣傳活動。活動通過講述紅色故事、展示歷史圖片、組織互動問答等形式,面向社區居民特別是青少年群體普及紅色歷史知識,推動紅色文化在基層傳播。
歲月留痕,初心不改
活動開始,李博遨手持一本革命回憶錄,向在場居民講述本地紅色往事。墻壁上,老照片定格了斑駁土墻、褪色軍裝與戰士們的眼神。配合講解,介紹了日軍侵占淮南后,為掠奪煤炭資源,強征數十萬中國勞工在大通煤礦等地勞動的歷史。社區居民不時點頭,有人主動補充照片的時代背景,部分居民用手機拍下歷史影像。


圖為講解內容。李博遨 供圖
薪火相傳,青春接力
講解結束后,李博遨組織問答環節,“紅色知識闖關”游戲引發青少年參與熱情。他拿出紅色歷史知識卡片,圍繞“狼牙山五壯士”“紅軍長征”等主題提問,孩子們舉手搶答,答對者獲得五角星紀念徽章并佩戴在胸前。
李博遨展示了自制的紅色主題手賬,其中貼有革命先烈語錄抄錄、紅色景點門票根及延安帶回的“為人民服務”主題書簽。居民湊近翻看。
社區工作人員表示,互動形式打破了傳統宣講的沉悶感,提升了居民參與度。

圖為活動進行場地。李博遨 供圖
知行合一,使命在肩
活動接近尾聲,李博遨組織居民圍繞“新時代如何傳承紅色精神”展開討論。討論內容包括:將紅色故事、精神內涵納入學校課程,通過實地研學、主題活動培育青少年家國情懷;利用短視頻、文創產品等新形式增強紅色文化感染力;在工作和社會服務中踐行艱苦奮斗、奉獻精神,如志愿服務、攻堅克難等。居民從本職工作、社區建設談到青年知識報國,表達了對紅色精神的理解。
李博遨分享了參與學校紅色文化社團的經歷:整理歷史素材形成報告,為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提供參考。他向社區捐贈了《紅巖》《長征》等紅色書籍。
活動在居民掌聲中結束。李博遨表示,未來將繼續利用課余時間走進更多社區,以青年視角傳播紅色文化。他提到,紅色精神傳承需要代代接力,自己愿成為其中一環,讓革命火種在新時代延續。
此次活動的開展,為社區紅色文化傳播搭建了新的平臺。紅色文化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革命歷史、革命精神和革命傳統,對于凝聚人心、激勵斗志具有重要意義。在基層社區開展紅色文化宣傳活動,能夠讓更多居民近距離接觸和了解紅色歷史,增強對紅色精神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通訊員 李博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