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暑意正濃。煙臺大學藥行百草實踐隊懷揣著對中醫藥文化的熱忱與助力鄉村振興的初心,開啟了一場為期七天的實踐之旅。從幼兒園的趣味科普到博物館的文化溯源,從鄉村創客的深度訪談再到產業基地的實地調研,隊員們用腳步丈量土地,用專業賦能實踐,在知行合一中探尋中醫藥產業與鄉村振興的融合之道。
童蒙啟智:中醫藥文化從娃娃抓起
7月9日,實踐隊首站來到煙臺大學附屬幼兒園,一場別開生面的“神奇草藥之旅”在這里拉開帷幕。隊員李明靜怡化身“中藥小老師”,通過生動形象的講解和互動游戲,帶領孩子們走進中醫藥的奇妙世界。
“這是清涼的‘綠精靈’薄荷,摸一摸它的葉子,聞聞是不是有股清爽的味道?”孩子們好奇地伸出小手,在薄荷葉片上輕輕揉搓,瞬間被那股沁人心脾的涼意吸引。實踐隊還帶來了金銀花、薰衣草、艾草等常見藥材,讓孩子們在“摸一摸、聞一聞”中感受中藥的特性。最受歡迎的當屬香囊制作環節,孩子們認真挑選心儀的藥材,小心翼翼地裝進布袋,親手扎緊袋口,一個個充滿童趣的中藥香囊在歡聲笑語中誕生。
這場活動不僅讓孩子們認識了身邊的藥用植物,更在他們心中播下了傳承中醫藥文化的種子。正如實踐隊隊長王昕悅所說:“文化傳承要從娃娃抓起,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互動,讓中醫藥走進孩子們的生活。”
文化尋根:從博物館到鄉村的智慧傳承
7月10日,實踐隊走進山東省中醫藥文化博物館。在講解員的帶領下,隊員們系統了解了中醫藥的發展歷程,從古代典籍中的醫藥智慧到現代科技對中藥的創新應用,館內的每一件展品都訴說著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隊員們還對博物館的專業人士進行了訪談,深入探討中醫藥文化的當代傳承路徑。
次日,實踐隊奔赴煙臺素禾自然驛站,拜訪了鄉村振興創客麥芽阿姨。這位曾從事個體經營和公務員工作的鄉村建設者,毅然回到朱柳樹村,深耕“藥食同源”理念,致力于將當地特色藥材轉化為健康產品。“藥食同源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把藥材變成食品,既保健康,又能讓鄉親們增收。”麥芽阿姨的分享讓隊員們深受觸動。她帶領村民種植藥食兩用作物、開發特色食品的實踐,為實踐隊提供了鄉村振興的鮮活樣本。
產業賦能:藥材地里長出致富新希望
7月12日至15日,實踐隊將目光投向臨沂市平邑縣,深入山東中平藥業有限公司的種植基地與加工車間,探尋中醫藥產業助農的密碼。在平邑縣的田間地頭,成片的金銀花隨風搖曳,村民們正忙著采收。隊員們加入收割隊伍,親身體驗勞作的艱辛與豐收的喜悅。“這金銀花渾身是寶,公司包收購,我們在家門口就能掙錢。”一位村民的話語道出了產業帶來的實惠。
據公司負責人介紹,企業在村里建設規模化種植基地,形成“企業+基地+農戶”的合作模式,不僅解決了村民就業問題,還通過統一技術指導、保底收購等方式,讓藥農收入更穩定。在加工廠,隊員們見證了金銀花從原料到成品的全過程,從清洗、烘干到提取有效成分,現代化的加工設備讓傳統藥材煥發新活力。公司開發的金銀花茶、藥膳湯包等藥食同源產品,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全國,大幅提升了農產品附加值。
實踐隊還走訪了平邑縣農商銀行,了解到針對中藥材產業的“百草貸”金融產品。該產品在授信額度、利率優惠、還款周期等方面精準對接藥農需求,有效緩解了種植戶的資金壓力。“金融+產業”的模式,為中醫藥助農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
此次實踐中,隊員們通過撰寫紀實報道等方式,助力推廣當地中藥材產品。實踐隊的系列活動已被多家媒體報道,總傳播覆蓋超5萬人次。正如隊員們在總結中所說:“中醫藥不僅是治病救人的藥材,更是鄉村振興的‘致富草’。”從文化傳承到產業實踐,煙臺大學藥行百草實踐隊以專業所長賦能鄉村振興,讓中醫藥文化在新時代綻放出別樣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