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下午,江西財經大學井岡山VR科創團在鄒俊老師的帶領下,懷揣著對革命歷史的敬畏與科技賦能紅色文化的使命,專程拜訪了革命先烈、紅四軍32團4連連長李清賢同志的外孫女羅清梅奶奶。這位既是紅色血脈傳承者,又是茨坪村發展親歷者的老人,向師生們深情講述了外祖父的壯烈事跡,分享了自身守護村史、參與家鄉建設的歷程,并對青年一代的成長與VR技術在紅色教育中的應用提出了寶貴建議。
烽火忠魂永流傳:追憶紅四連長革命足跡
回憶起外祖父的革命歷程時,羅奶奶的講述將師生們帶回了血與火的革命歲月。她的外祖父李清賢同志,是一位信念堅定的早期共產黨員,1929年5月光榮入黨。1927年10月,毛主席率部抵達茨坪,李清賢沖鋒在前,積極組織村民熱情迎接,并全身心投入革命,積極參與組建農會、領導分田運動,成為當地革命骨干。然而,革命征途充滿艱險。1929年1月,他隨軍向贛南閩西轉移,在遂川邊界突遭國民黨反動派肖家璧部襲擊,英勇抵抗,壯烈犧牲。其弟李達昌冒死將其遺體運回安葬。令人痛心的是,艱苦歲月未留遺物,如今僅能在博物館名錄中找到姓名。同時,羅奶奶也簡述了茨坪村在革命中的巨大犧牲:1927年300余人的村莊,在國民黨“三光政策”摧殘下,至1949年僅存百余人,青山綠水亦遭重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方經努力修復生態,土地全部貢獻國家建設。
余熱生輝踐初心:呵護紅色土地展新顏
作為紅色熱土的女兒和一名退休干部,羅奶奶深感傳承歷史的責任。她積極參與組織村民回憶、搜集史料,參與創建村史展覽,并長期擔任義務講解員,用飽含深情的講述,將茨坪村八百年歷史鮮活地呈現給每一位來訪者。她累計接待了4批外賓(2批老撾、2批越南)及眾多來自全國各地的紅色學者,成為傳播井岡山精神、講述茨坪故事的重要窗口。
羅奶奶更是茨坪村脫貧與發展歷程的親歷者與建設者。她見證并參與了茨坪村的蛻變:六七十年代,她與鄉親們一起投身田園化改造和大規模植樹造林,努力恢復被戰火破壞的生態;九十年代,村民再次響應國家號召,將土地貢獻出來支持建設;2009年,村莊房屋改造以提升居住條件。她特別提到黨和國家長期對老區的關懷,包括物資援助、派遣知識青年和退伍軍人支援建設等。村民也通過積極參與修建挹翠湖(人工湖)等工程,逐步實現“農轉非”,解決溫飽問題,生活水平穩步提高。村史館不僅記錄著光輝的過去,也成為了激勵當下、展望未來的精神家園。
青春接力譜新章:用VR助力井岡文化
在訪談的最后,羅奶奶結合自身經歷,對我們新時代大學生寄予厚望。她語重心長地指出,當代青年成長于“蜜糖罐”般的優越環境,更應深刻理解并自覺傳承“堅定信念、艱苦奮斗”的井岡山精神,堅信黨的領導,維護國家信譽。她回憶起1965年5月29日親眼見到毛主席的激動時刻,以此勉勵青年學子要珍惜時光,學好知識本領。她特別引用了毛主席那句鏗鏘有力的話語——“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強調青年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極端重要性,鼓勵大家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偉業。
作為村史展的資深講解員,羅奶奶對科創團開發的“井岡山革命舊址VR導覽系統”給予了高度評價。她認為系統講解速度適中,內容豐富詳實,具有很好的教育潛力。她提出了具體而中肯的建議:一是建議將VR導覽系統引入村史展館一樓進行播放,讓更多前來參觀的群眾能夠便捷地體驗,擴大系統的覆蓋面和影響力;二是表示愿意積極協助團隊聯系相關工作人員,共同加大對該系統的宣傳推廣力度,讓更多的人通過這一科技窗口了解井岡山的光輝歷史,親身“來到”井岡山,從而更好地感悟和傳承不朽的井岡山精神。
帶著革命后人羅奶奶的深情囑托和來自基層的寶貴建議,江西財經大學井岡山VR科創團將進一步完善項目,以青春智慧與創新科技,在傳承紅色基因、助力革命老區發展的道路上,奮力書寫新時代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