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中國農村發展進程中,老齡化、空心化以及人才外流等難題依舊凸顯,嚴重制約著鄉村的可持續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十四五”規劃深入實施的關鍵階段,2025年2月23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 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正式發布,明確了農村改革與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現階段農村工作的重心已從脫貧攻堅平穩過渡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全面振興有效銜接上來。
鄉村振興戰略圍繞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的總要求,涵蓋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 “五個振興”,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舉措。在此宏觀政策導向下,為深入洞察長豐縣在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引領下的農村發展現狀,探索切實可行的發展路徑,進一步挖掘鄉村經濟增長潛力,皖南醫學院法學院 “皖約風韻” 社會實踐小組精心組織了本次調研活動。實踐小組以長豐縣草莓產業為切入點,旨在精準了解其在鄉村振興戰略下的發展實況,深度剖析工作推進中存在的問題,探尋科學有效的解決方法與發展路徑,并提出具有建設性、合理性的建議。
本次活動采用實地考察的方式,全面了解長豐縣在鄉村振興戰略目標下的草莓鄉村發展情況,并探究可行的方法改善當下存在的問題。2025年7月20日-7月26日,實踐團隊進行了實地考察,走訪相關治理部門與部分居民住所,了解長豐縣草莓鄉村的發展現狀以及進度,切實感受長豐縣草莓產業對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性。
隊員們在實地走訪時,創新性地將鄉村振興戰略宣傳與自然科普知識相融合,有效提升了實踐活動的趣味性,激發了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同時在草莓產業地中獲取了大量網絡資料中沒有涉及到的信息,充分了解到了長豐縣發展問題的痛點所在。其次,隊員們對不同的人群進行采訪,汲取了不同年齡階段、不同行業群眾的意見與建議。
依據農業農村部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 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的具體實施細則,要實施鄉村特色產業提質行動,推動鄉村特色產業標準化、集聚化、品牌化發展,這為脫貧地區產業升級提供了政策支撐。長豐縣在此政策推動下,大力推行大棚溫控技術、有機種植標準等現代化種植手段。調研團隊通過一周實地走訪發現,長豐縣草莓產業已形成 “種植標準化、產業鏈完整化、帶動規模化” 的良好發展格局。草莓產業帶動全縣數萬農戶增收,其中脫貧戶占比達較高比例,有力推動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現較高增速,持續提升農民生活水平,成為鞏固脫貧成果的堅實支撐。
然而在產業蓬勃發展的背后,調研團隊也發現市場治理層面存在的短板。盡管產業規模持續擴張,但基礎設施與管理服務的滯后成為制約產業進一步發展、影響脫貧成果持續鞏固的瓶頸。在長豐縣草莓市場,攤位布局缺乏統一規劃,農戶沿街隨意擺攤導致交易秩序混亂;市場內垃圾收集設施不足且分布不均,腐爛草莓、廢棄萼片等垃圾隨處可見,影響游客體驗;外來游客車輛無專屬停車場,旺季交通擁堵問題突出,存在安全隱患;人流高峰時段接待服務無序,難以滿足游客深度體驗需求。這些問題與國家 “提升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健全鄉村公共服務體系” 的政策要求存在差距,也對草莓產業在鄉村振興新階段的高質量發展形成阻礙。
為解決這些問題并優化生態環境治理路徑,調研團隊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首先,在管理制度方面,應對市場管理加以規范,合理規劃農戶擺攤區域;同時整治市場環境,在每個攤位都設置垃圾投放點位。其次,在旅游旺季時根據人流量合理設置市場開放和關閉時間,并在市場附近建設專屬停車場,規范停車秩序,避免交通擁堵。
“腳上沾滿泥土,心中沉淀真情。”皖南醫學院學子用腳步丈量熱土,以智慧澆灌希望,其調研成果不僅為長豐草莓產業精細化、品牌化、可持續化發展注入了青春動能,更昭示著新時代青年投身廣袤鄉村的使命擔當。當青春智慧融入鄉土實踐,必將煥發出驅動鄉村振興的更強光熱。在此次暑假實踐活動中,團隊成員們加深了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理解,對長豐縣草莓鄉村產業的認識更加全面,了解到產業振興對一個地區各個方面發展的重要性,同時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質,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鍛煉與人溝通的能力,也感受到了團隊合作的精神與魅力。
同時,團隊形成的調研報告及相關建議,為長豐縣進一步發揮草莓產業優勢、深化鄉村振興實踐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長豐縣相關部門表示,將認真研究吸納調研成果,持續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努力將“長豐草莓”品牌打造得更響亮,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