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師學子赴巢州探文化遺跡傳紅色精神為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價值,傳承紅色基因,助力鄉村振興,淮北師范大學"巢州溯光實踐隊"于2025年7月4日赴巢湖流域開展"探訪文化遺跡·傳承紅色精神·促進家鄉振興"主題社會實踐活動。這支由多學科背景學子組成的實踐團隊,通過"調研+傳播"的創新模式,為地方文化傳承注入青春活力。
文化溯源:對話千年文明實踐隊首站來到國家三級博物館——巢湖博物館。隊員們系統考察了六大主題展廳,開啟了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對話。在遠古文明展廳,"銀山智人"生活場景與魚龍化石群生動再現了巢湖流域的史前文明;歷史文化展廳內,從新石器時代的石斧到漢墓出土的青銅器,200余件珍貴文物串聯起巢湖的文明脈絡;革命歷程展廳通過沉浸式場景,再現了蔣家河口伏擊戰等重大歷史事件。
"最令人震撼的是非遺展廳的互動體驗設計,民歌傳唱與民俗展示讓我們直觀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生命力。"隊長孫同學表示。當踏入這片充滿濃郁地域風情的空間,婉轉悠揚的巢湖民歌聲便縈繞耳畔。通過數字化互動屏,隊員們輕點指尖,便能聆聽《喊秧歌》《巢湖好》等經典曲目,從勞動號子的鏗鏘有力,到情歌對唱的細膩婉轉,每一段旋律都承載著巢湖兒女的生活智慧與情感記憶。不少隊員還嘗試跟隨節拍學唱民歌片段,親身體驗這一傳統藝術的獨特魅力。
此次博物館之行,成員們穿梭于巢湖博物館的遠古文明、歷史遺存、非遺民俗等展廳,在精美文物與場景復原間,對巢湖深厚歷史底蘊有了更深刻認知。考察結束后,大家紛紛表示,要積極投身實踐,堅定傳承與推廣巢湖文化特色的信念,讓這份獨特文化煥發新光彩。

圖為小隊成員參觀展品 (數學與統計學院 孫子墨供圖)

圖為遠古巢湖文明展品 (經濟與管理學院 尹若蘭供圖)

圖為隊員體驗巢湖民歌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鮑乙鳳供圖)
紅色尋根:重溫烽火歲月下午,實踐隊懷揣崇敬之心奔赴三勝村蔣家河口戰斗遺址。踏入莊嚴肅穆的新四軍東進抗日第一槍紀念館,300余件珍貴史料與等比復原的戰斗沙盤,瞬間將大家帶回烽火歲月。隊員們圍聚在展柜前,用手機微距鏡頭捕捉勛章銹跡、泛黃家書的細節,詳細梳理了1938年新四軍第四支隊在此打響東進抗日第一槍的歷史細節。
"這張泛黃的作戰地圖上還能清晰看到當年的行軍路線",隊員陳同學在調研筆記中寫道,筆尖重重勾勒著蜿蜒的紅線。隨著講解員聲情并茂的講述,伏擊戰中戰士們屏息潛伏的緊張、渡江戰役時槍林彈雨的驚險一一鮮活再現。展墻上烈士們年輕的面龐與斑駁的彈殼相互映照,讓隊員們真切體會到革命先烈"一寸山河一寸血"的犧牲精神,小隊成員眼眶濕潤,深切感受到和平年代的來之不易。

圖為講解員介紹 (數學與統計學院 孫子墨供圖)

圖為館內文獻史料 (教育學院 陳美琪供圖)
圖為實踐隊與講解員合照 (經濟與管理學院 尹若蘭供圖)
通過此次活動,隊員們穿梭在紅色展館之間,觸摸歲月肌理,聆聽歷史回響,深刻認識到文化傳承的時代價值。大家紛紛表示,將以青春之姿當好地域文化的"守護者"和"傳薪人",通過數字化創新讓沉睡的文物"活"起來,以故事宣講讓紅色的記憶"火"起來,用文化賦能鄉村振興,書寫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文:符寶蓮 陳宇欣 江欣玥/圖:孫子墨 鮑乙鳳 陳美琪 尹若蘭/審核:徐聰慧/審校:卓澤朋/終審:吳守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