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為深入學習習近平文化思想,山東大學(威海)文韻興鄉宣講團以探索“文化振興賦能鄉村全面振興”為核心,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于1月24日至2月10日開展宣講活動,從山西的紅色基因到山東的千年祭海,從寧夏的產業突圍到黑龍江的冰雪文旅,宣講團成員深入鄉村,親身感受鄉村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深厚底蘊,為鄉村文化傳承與振興注入新活力。
山西省忻州市繁峙縣,這片浸潤著革命熱血的土地,留存著眾多珍貴的紅色文化遺跡,承載著無數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與崇高精神。每一件陳舊的文物、每一張泛黃的照片、每一份珍貴的文獻,都如同一把鑰匙,開啟著通往那段波瀾壯闊歷史的大門。它們生動地再現了人民在黨的堅強領導下,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前赴后繼、浴血奮戰的壯麗場景。從抗日戰爭時期的艱苦卓絕的敵后游擊戰爭,到解放戰爭時期全力支援前線的無私奉獻,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見證了革命的烽火洗禮,成為紅色歷史的不朽見證。
在此次宣講實踐中,宣講團成員張宇菲走訪了山西省忻州市繁峙縣黨史教育展覽館,對當地紅色文化有了更系統了解,深深感受到根植在當地人民群眾中的紅色基因,除此,前往小鎮春節大廟會進行實地調研,與商販進行深入溝通,了解不同人眼中的本地春節文化習俗。在宣講過程中,采用了一對一的宣講形式,除在本村開展宣講外,還前往鎮上人流量密集的國家級旅游景區,依托當地特色資源,分發宣講手冊,開展宣講實踐,擴大宣講影響力。
在實踐過程中,宣講團成員對家鄉的紅色基因認識更深刻,與接收單位工作人員溝通交流實踐安排,向大家宣講,體驗別樣的“用腳步丈量祖國”。
通過本次的宣講實踐,宣講團成員真正感受到了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力以及宣講工作的必要性和任重道遠,堅定著為推動鄉村文化時代化發展不懈奮斗,為文化賦能鄉村振興事業添磚加瓦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