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課堂:用積木搭建自閉兒童的社交橋梁
在2025年7月2日池州市的星星樹康復中心的教室里,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彩色積木上,一場關于愛與融合的故事正悄然發生。這里正在開展一場特殊的融合教育活動,主角是普通兒童與自閉癥兒童,他們攜手用積木搭建創意,更搭建起理解與溝通的橋梁。
一、特殊的課堂開場
上午十點,活動正式開始。自閉癥兒樂陽剛進入教室時,眼神有些游離,緊緊攥著衣角,對周圍環境保持著警惕。而普通兒童們則帶著好奇與期待,熱情地招呼小伙伴。老師和池州學院體育學院的志愿者們早已做好準備,她們溫和地引導樂陽坐下,將色彩鮮艷的積木輕輕推到他面前,同時安排性格開朗的普通兒童安然主動靠近,輕聲說:“我們一起玩呀,積木能搭出大城堡呢!”

二、從“孤島”到“并肩”的突破
起初,自閉癥兒童大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專注于擺弄手中積木,對周圍互動邀請反應平淡。樂陽只是反復拼裝一個簡單造型,不愿回應他人。但普通兒童們沒有放棄,小萱耐心展示不同積木組合方式,時不時分享“看,這樣能變成長長的火車軌道” ;另一位普通兒童安然,則拿著特殊形狀積木,詢問“這個怎么和你的作品搭配呀” 。
在持續的陪伴與主動交流中,變化悄然發生。約15分鐘后,小宇開始偶爾抬眼看向伙伴作品,當小萱的積木塔差點倒塌時,他甚至伸出手幫忙扶住,這一小小的舉動,讓老師和同學們都露出驚喜笑容。隨著互動深入,自閉癥兒童們逐漸參與到討論中,從“這個積木什么顏色”的簡單問答,到一起規劃“我們要搭一個有花園和滑梯的樂園”,社交的種子在慢慢萌芽。

三、老師:融合教育的引路人
活動全程,老師扮演著關鍵角色。她時刻關注自閉癥兒童的情緒與反應,當有孩子因溝通不暢出現煩躁時,會及時用溫柔話語安撫,“別著急呀,我們慢慢想,你看這樣是不是也很好” ,并重新引導互動方向。同時,老師鼓勵普通兒童發揮“小老師”作用,表揚他們的耐心與創意,比如小萱主動分享搭建技巧時,老師大聲夸贊“你教得太棒啦,小伙伴們都學到新方法了” ,激發普通兒童持續參與融合互動的積極性。
四、融合教育的深意與期待
這場積木融合活動,是幼兒園推動自閉癥兒童融入普適環境的常規實踐之一。吳校長表示:“自閉癥兒童需要更多社會融合機會,通過日常互動,讓他們學習社交技巧,也讓普通兒童懂得接納與互助。每一次主動交流、每一個合作搭建,都是他們成長的階梯。”
教育專家指出,融合教育對自閉癥兒童意義重大,能幫助他們提升社交溝通能力,減少孤獨感,為未來融入社會打基礎。而對于普通兒童,這也是培養同理心、包容心的寶貴課堂,讓“不同”被看見、被理解,最終走向“共融”。
當活動結束,孩子們看著共同搭建的“夢幻樂園”,臉上都洋溢著笑容。自閉癥兒童小宇雖然話語不多,但主動和伙伴們說了“下次再一起玩” 。這一場積木搭建,不僅造出了創意造型,更在自閉兒童心中,種下了社交的希望種子,也讓校園里的融合之花,開得愈發鮮艷。未來,期待更多這樣的溫暖場景,持續點亮自閉兒童的成長之路,讓他們在包容與愛中,勇敢擁抱廣闊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