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紅色足跡,感悟綠色蝶變
8月5日,驕陽似火,映照著大別山的蒼翠與歷史的厚重。淮北師范大學“紅旗漫卷千村躍,綠韻悠揚萬戶春”三下鄉實踐團隊懷著對革命圣地的無限敬仰,在安徽省金寨縣梅山鎮踏上了首日實踐征程。他們以“探尋紅色印記,感悟發展力量”為核心,通過沉浸式學習革命歷史、實地考察生態轉型成果,在紅色沃土接受精神洗禮,在綠水青山見證時代偉力,用實際行動書寫青春擔當。
一、紅軍廣場:數字臺階銘刻豐碑,燎原之火映照初心
清晨,實踐隊員便精神抖擻地集結,跟隨當地資深講解員,步入莊嚴肅穆的紅軍廣場。廣場依山而建,每一級臺階都承載著沉甸甸的歷史記憶。
數字背后的史詩:
隊員們拾級而上,目光聚焦于腳下:“59級臺階”訴說著誕生在金寨的59位共和國開國將軍的赫赫功勛;“50級臺階”代表著被追認的金寨籍縣團級以上革命烈士500多位;“25級臺階”則銘記著曾在此誕生和浴血奮戰的中國工農紅軍第25軍的光輝歷程。講解員動情地解說,讓冰冷的數字瞬間化為滾燙的英雄史詩。

圖為團隊成員們在紅軍廣場傾聽講解員的解說(數學與統計學院胡妍提供)
仰望不朽豐碑:
行至廣場頂端,一座巍峨莊嚴的革命烈士紀念碑矗立在眼前。紀念碑模仿人民英雄紀念碑而建,足有24米高,正中間有劉伯承元帥親筆題寫的“燎原星火”四個鍍金大字,在朝陽的照耀下熠熠生輝。隊員們神情莊重,整齊列隊,向長眠于此的革命英烈集體默哀并深深鞠躬。現場一片肅穆,微風拂過,仿佛能聽到歷史深處先烈們為信仰吶喊沖鋒的回響。

圖為隊員們在革命英雄紀念碑前鞠躬(數學與統計學院胡妍提供)
紀念堂里的精神洗禮:
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隊員們步入金寨縣紅軍紀念堂。這里排列了詳實的史料和烈士畫像,在講解員的深情講述下,那段波瀾壯闊、艱苦卓絕的革命歲月鮮活地呈現在隊員們的眼前。隊員們被革命先輩“堅守信念、胸懷全局、團結一心、勇當前鋒”的大別山精神深深震撼,認真聆聽講解,不時駐足凝視,在歷史的回望中汲取信仰的力量,筑牢理想的根基。

圖為隊員們參觀金寨紅軍紀念堂(數學與統計學院胡妍提供)
二、梅山水庫:治淮豐碑見證奉獻,綠水青山繪就新篇
帶著從紅色歷史中汲取的力量,實踐團隊將目光投向新時代金寨發展的生動實踐——梅山水庫。
觸摸歷史脈搏:
這座始建于1954年的水利工程,是新中國治淮戰略的核心工程,更是金寨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繼承發揚大別山革命精神“堅守信念、團結奮進”創造的人間奇跡。隊員們行走在寬闊的大壩上遠眺水庫的壯觀景色,了解到當年“萬人會戰、肩挑背扛、克服萬難”的感人故事,深刻體悟到建設者們戰天斗地的艱辛與無私奉獻的偉大。這座大壩,不僅是水利工程,更是一座用信念和汗水澆筑的精神豐碑。
感悟綠色嬗變:
更令隊員們欣喜和深思的是水庫在新時代煥發的勃勃生機。通過當地村民的介紹,結合隊員們的實地觀察,清晰地展現了梅山水庫如何從單一的防洪灌溉功能,成功轉型為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的典范。庫區周邊,特色民宿如雨后春筍般興起,旅游步道、觀景平臺等設施日益完善,吸引著八方游客。隊員們與在大樹下乘涼的村民交流,伴隨著聲聲蟬鳴,真切感受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這里的生動實踐和巨大效益。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在這里實現了和諧統一,革命老區走出了一條依托生態優勢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圖為金寨梅山水庫風光(數學與統計學院胡妍提供)
三、首日結語:精神洗禮豐盈心靈,紅色基因引領征程
一天的行程緊湊而充實,隊員們雖感身體疲憊,但內心卻因精神的豐盈而無比振奮。通過紅軍廣場的沉浸式緬懷、紅軍紀念堂的歷史回溯、梅山水庫的今昔對比,實踐團隊的首日實踐實現了紅色精神與綠色發展理念的有機融合。

圖為實踐團隊風采(數學與統計學院胡妍提供)
隊員們紛紛表示,這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參觀學習,更是一次觸及靈魂的精神洗禮。在未來的實踐日子里,他們將帶著首日的感悟,繼續深入金寨的鄉村田野,更細致地挖掘紅色文化的時代價值,更深入地調研綠色發展的創新模式,用腳步丈量、用心靈感悟、用行動實踐。
(文:韓煦、郭璐源/圖:胡妍/指導老師:劉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