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腳步丈量振興熱土,金寨大灣解密振興密碼
2025年8月6日至7日,淮北師范大學“紅旗漫卷千村躍,綠韻悠揚萬戶春”三下鄉實踐團隊深入安徽省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以青年視角觀察并記錄著這片革命熱土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引領下闊步前行的生動歷程。
初識:在歷史回響中觸摸振興脈搏
8月6日,實踐隊抵達大灣村的首日,便開啟了一場“歷史與當下”的對話。隨著講解員的動情講述,時光仿佛倒流回2016年那個意義非凡的春天——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大灣村,深入農戶家中走訪,在農家院落召開座談會,為老區的脫貧工作擘畫藍圖,注入磅礴力量。領袖的殷殷囑托,成為了大灣人奮進前行最強大的精神引擎。

圖為隊員們觀看習總書記親臨大灣村的短片(數學與統計學院胡妍提供)
歷史的榮光映照著今日的巨變。隊員們了解到,大灣村在近十年精準培育了茶葉、中藥材、鄉村旅游等特色扶貧產業,成為村民增收的“綠色銀行”。除了發展當地特色產業,大灣村還引入蜂箱150個,每個蜂箱的年總收入可達到1600元。
更讓人高興的是,隨著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產業蓬勃發展,曾經“空心化”的大灣村重煥生機,人口持續回流。目前,全村總人口達3665人,常住人口1987人。這個曾經沉寂的山村,如今安居樂業的熱鬧景象隨處可見。隊員們還親眼見到曾在短片里出現的貧困老人,如今在閑暇時靠自己的勞動在路邊賣起了冰飲、冰棒。脫貧工作的成功實例,就這樣生動地呈現在大家眼前。

圖為隊員與脫貧老人友好交流(數學與統計學院胡妍提供)
一幀幀今昔對比的圖片,一串串扎實增長的數據,既展現著這片紅色土地在發展進程中取得的豐碩成果,也為實踐團隊后續的深度調研筑牢了基礎。
深訪:在煙火人間里傾聽振興足音
8月7日,實踐團隊深入村舍農家、街頭巷尾,與村民促膝交談、向商戶細致詢問,力求捕捉大灣村在鄉村振興浪潮中最真實的發展脈動。
空巢老人的安心笑顏:
在大灣村扶貧安置點,隊員們看到一位坐在房前擇豆角的老人,便上前進行了簡單的詢問。通過老人的講述,隊員們了解到周邊嶄新的房子都是由政府牽頭搭建的,這一舉措大大減輕了村民們的生活壓力。如今,老人還會通過售賣新鮮的蔬菜來賺錢維持基本生活。她表示,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脫貧戶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

圖為隊員們拜訪空巢老人(數學與統計學院胡妍提供)
超市店主的殷切希望:
路口小超市的店主是隊員們走訪的另一重點。在與他的交流中,隊員們了解到自從鄉村振興戰略開始以來,村里積極響應政府號召,不同政策落地開花,給大灣村帶來了不小的收益,也使普通村民的收入得到提高。但是,老板也指出了許多青年不愿留在村里發展這一問題,他建議政府要多向下投資一些新項目,讓村民有動力去為了大灣村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圖為隊員們拜訪超市店主(數學與統計學院胡妍提供)
青年創客的興業新篇:
實踐隊還走訪了一家大灣村的民宿。青年老板指著由老屋改造而成的精致院落感慨到:“當初來,看中的就是村里旅游業發展的勢頭和政府的扶持政策,在這開民宿可比在外面打工自由快樂不少。”他的創業經歷,清晰地展現了大灣村從依靠外部幫扶到培育自身發展能力的轉變,也真切印證了村里激活內在發展動力的做法是正確的、成功的。

圖為隊員們與民宿創業者交談(數學與統計學院胡妍提供)
凝思:在知行交匯處展望振興未來
在短短兩日的密集調研中,大灣村如同一部生動的“現實教科書”,向實踐團隊的隊員們全景展現了鄉村振興的鮮活圖景:從國家頂層設計的精準落地,到基層治理的繡花功夫;從產業興村的清晰路徑,到百姓安居樂業的幸福場景,每一處細節都極具啟示意義。
青年學子們用腳步丈量希望田野,用耳朵傾聽人民心聲,用心靈感悟時代偉力。他們在脫貧戶窗明幾凈的新居里,觸摸到了“一個都不能少”的民生溫度;在創業者躊躇滿志的目光中,看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振興路徑;在基層干部忙碌的身影后,理解了“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的攻堅精神。

圖為實踐團隊風采(數學與統計學院胡妍提供)
大灣村的蝶變之路深刻昭示了脫貧工作的勝利絕非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當年輕的心跳與鄉野的脈動同頻共振,當青春的智慧融入鄉村振興的壯闊洪流,革命老區的精神薪火必將在新一代手中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在照亮大灣村的同時也照亮千千萬萬個中國鄉村邁向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團隊成員們帶回的,不僅是一手調研資料,更是對腳下土地深沉的責任與滾燙的希望。
(文:韓煦、郭璐源/圖:胡妍/指導老師:劉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