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聯合審計學院 “紅色火種傳承” 小分隊:踏訪紅色遺址,傳承革命火種
來源:劉育銘/國際聯合審計學院 “紅色火種傳承” 小分隊/南京審計大學
踏訪紅色遺址 深挖歷史細節
國際聯合審計學院 “紅色火種傳承” 社會實踐小分隊,先后前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八路軍駐京辦事處紀念館、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開展實地調研。
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隊員們駐足于歷史照片墻前,仔細辨認每一張圖片背后的時間與背景,認真記錄下展廳中幸存者口述史料的關鍵信息,對那段苦難歷史有了更直觀的認知。
走進八路軍駐京辦事處紀念館,隊員們重點關注了抗戰時期辦事處的工作場景復原展區,通過觀察辦公用具、來往信件等實物展品,梳理出地下工作者在特殊環境下開展工作的方式方法。
而在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隊員們則逐一查看烈士名錄墻,詳細記錄不同國籍航空烈士的犧牲時間與戰斗事跡,對國際力量在抗戰中的支援有了清晰了解。調研過程中,隊員們通過拍攝影像資料、手寫記錄等方式,系統收集各類歷史信息,為后續工作積累了豐富素材。
轉化實踐素材 創新傳播形式
完成實地調研后,小分隊返回學校著手進行資料整理與成果轉化。隊員們將收集到的各類史料按歷史事件的時間線與主題進行分類梳理,反復核對信息的準確性,在此基礎上開始撰寫調研報告,從紅色歷史中蘊含的精神內涵、歷史事件帶來的現實啟示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
同時,隊員們結合自身專業特點,計劃制作一條主題短視頻和兩份雙語海報。短視頻將選取三個紀念館中的代表性歷史場景與文物作為切入點,串聯起那段特殊歷史時期的抗爭與堅守;雙語海報則聚焦紅色精神的傳承與傳播,用中、英兩種語言展現歷史瞬間與革命精神,目前相關創作已在有序推進中。
凝聚實踐成果 彰顯育人價值
在實踐總結階段,小分隊對整個實踐過程進行全面梳理,不斷完善調研報告的內容,確保所呈現的歷史信息準確無誤,分析觀點有史料支撐。對于正在制作的短視頻和雙語海報,隊員們多次展開討論,優化內容呈現方式,力求讓紅色故事更易被大眾接受和理解。
此次實踐活動,隊員們通過親身踏訪紅色遺址,深入了解了歷史細節,在收集、整理、分析史料的過程中,深化了對紅色精神的認識。而短視頻和雙語海報的創作,不僅是對實踐成果的有效轉化,更是探索紅色文化傳播新路徑的一次嘗試,讓紅色火種在新時代得以更好傳承。
三下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