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度挖掘井岡山紅色文化內涵,緊扣文化與科技交融共生的時代脈搏,積極響應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時代號召,引領大學生在實踐中厚植家國情懷、錘煉過硬本領,7月21日,江西財經大學信息管理與數學學院井岡山VR科創(chuàng)團,在指導老師鄒俊的引領下,走進全國青少年井岡山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踏入北山烈士陵園,聆聽先輩故事,傳承井岡山精神。
陵園緬英烈:VR銘記烽火歲月
晨曦微露,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已透著肅穆。松柏凝翠,碑石無言,卻似在訴說萬千壯烈。“祭奠井岡英烈”儀式上,我們緩步走向紀念碑,低頭默哀,深深鞠躬。那一刻,時間仿佛凝滯,眼前似有先烈們在戰(zhàn)火中沖鋒陷陣、舍生忘死的身影。儀式結束后,在楊思老師的帶領下,團隊成員來到吊唁大廳,一塊漢白玉無字碑靜靜矗立。李思老師深情講述,這塊無字碑是開國中將譚家述臨終前的遺愿,由其家人捐贈。老將軍生前常說:“我是革命的幸存者,許多犧牲的烈士比我更有資格穿上將軍服。”他臨終前立下遺愿,將骨灰撒在井岡山這片紅土地上,與戰(zhàn)友長眠,并用自己的積蓄制作無字碑,紀念那些無名英雄。
陵園外,郭媛老師娓娓道來諸多英烈的紅色傳奇。其中,在井岡山斗爭的艱難歲月里,何長工曾臨危受命,前往長沙與湖南省委取得聯系,傳達井岡山根據地的重要信息并尋求支援。途中遭土匪搶劫、毆打,他咬緊牙關堅決不透露信息;到長沙后,在復雜局勢中艱難找到省委傳達情況,又帶著指示和物資返回。他憑借頑強意志與機智應對,多次化險為夷,為井岡山帶來希望。他們?yōu)槔硐胄拍顠侇^顱、灑熱血的堅定與無畏,讓團隊成員深刻領悟到執(zhí)著追求理想的意義。井岡山VR科創(chuàng)團將這些故事錄入云游導覽系統(tǒng),讓游客在VR導覽系統(tǒng)的引領下,感受信仰的力量,讓井岡山精神在數字世界中永續(xù)傳承。
家風傳溫情:VR讓紅色故事永續(xù)
午后時分,中心教室的訪談教學“致敬·傳承——革命后代初心講家風”溫情啟幕。革命后代龍小剛與劉玉平兩位先生用樸實的語言,講述著家族傳承的故事。從他們的講述中,團隊成員感受到革命家庭的優(yōu)良家風——那是忠誠、奉獻與擔當的傳承:龍開富將軍18年以扁擔挑文件,“命在文稿在”,伴毛主席踏雪山、過草地;劉光典烈士兩度赴臺潛伏,山林四年飲風餐露,立春刑場身中四彈仍目光如炬。一句“我奉命”,一聲“等龍開富來了再照”,將忠魂血脈鐫刻進歷史長卷。井岡山VR科創(chuàng)團在座聆聽,淚光與掌聲交織——團隊成員深知,最好的紀念是讓記憶可視、可觸、可永續(xù)。而VR云游系統(tǒng),正是實現這一愿景的橋梁。游客通過該系統(tǒng)的導覽功能,能夠身臨其境地云游紅色景點,在虛擬空間中傳承紅色故事;同時,借助通關虛擬仿真游戲,游客還能深刻感受信仰的力量,仿佛穿越時空,親身體驗龍開富將軍和劉光典烈士在那個動蕩年代所展現出的堅定信仰與無畏精神。
巍巍井岡,精神永駐。從無字碑前的靜默沉思,到何長工戰(zhàn)斗故事的震撼心靈;從革命后代家風故事的溫情傳遞,到VR場景的精心構建,團隊成員通過VR技術的創(chuàng)新應用,讓井岡山精神突破時空限制,在虛擬與現實的交融中薪火相傳,激勵新時代青年在實現中國夢的征程上奮勇前行。這既是對革命先烈最好的告慰,也是對紅色文化最有力的傳承。